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唱响乡村旅游四季歌 助力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

浩荡东风起,人间四月天。踏着烂漫春光,到乡村旅游,成为眼下最惬意的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江苏有60个国家级、14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国家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1.5亿人次,游客消费5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7%和59.7%。乡村旅游由于具有涉及面广、亲和力强、带动性好、开放度高等特点,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围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有关部门打出政策引领、文化赋能、资金支持、人才驻村等一系列“组合拳”,打造了一批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提质增效,让更多游客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间共话乡情、共享乡韵、共品乡愁。乡村旅游已成为江苏广袤大地上的一道风景线,乡村振兴中的一条致富路,城乡居民美好生活中的一个幸福场,挑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一条“金扁担”。

加强政策赋能

擦亮令人向往四季好品牌

为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多政策引导,我省先后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将乡村旅游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江苏省贯彻“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发布一系列叠加举措,有力支撑和推动了全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围绕乡村旅游集智聚力,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实施《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2021—2025)》,邀请涉及乡村旅游策划规划等方面的123位专家担任省级乡村旅游辅导员,为辅导村精准提供发展建议,驻村辅导最多达28次。四批乡村与辅导员双向奔赴后,南京市浦口区后圩村等15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徐州市沛县安庄社区等12个村获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力打响了我省乡村旅游品牌,更增加了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4月中旬,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白墙黛瓦的农房与盛开的垂丝海棠相映成趣,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村道上呼朋唤友,忙着“凹造型”拍照。漫步村落,在咖啡馆尝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在萌宠乐园喂食鸵鸟和小兔、在于伶纪念馆瞻仰中国著名剧作家于伶的生平事迹,还能在剧场观看大型山水实景剧《千年铁魂·江苏情》,体验“打铁花”的中式浪漫……无论是任意欣赏,还是随着线路观光,几乎处处有惊喜。

“白塔曾是宜兴有名的贫困村,村民有时连电费都交不起。这些年,我们转换发展思路,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通过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来致富。”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介绍。白塔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如今7.6平方公里的村域融合演艺、工坊、餐饮、住宿、研学五大业态,布局文旅、康养、农业三大产业,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数量仍呈井喷式增长。

激发乡村新消费

铺就富民增收四季强村路

如果说乡村旅游为城市人描绘了梦中的诗画田园,那给乡村带来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增收。为给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实施“百亿”计划,即“乡旅E贷”专属金融产品百亿授信额度支持。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农商行系统已向各类乡旅产业客户发放贷款394.45亿元,其中“乡旅E贷”专项产品已支持2304户103.59亿元。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还将共同推进“双百计划”,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设改造百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旅金融驿站”,给经营主体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乡旅E贷”在帮助经营主体更好发展的同时,也间接拓展了更多乡村文旅消费空间。

开春后,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游客不断,聚鲜阁农家乐负责人刘赛忙得脚不沾地。这是度假区水街第一家饭店,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家。“村里近几年搞旅游,游客源源不断。这间店是2021年夏天开的,用的河鱼河虾都来自本村鱼塘。”刘赛是土生土长的北村人,他说,店面年营收30万至40万元,还招收了十来个本地村民做服务员,带动大家就业。

北村村位于微山湖畔,距离徐州市区25公里,三面青山一面碧湖,是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而在十几年前,却还是远近闻名的“采石村”“光棍村”。北村村党委书记刘广铎介绍,2014年起,村里开展整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这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刘广铎说,村党委创新推行“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投资模式,102户村民以资金、渔塘等多种方式入股,筹集资金建设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接着陆续拓展建成月季花海、蝶恋花梅谷、蜜桃园,形成“一寨六园一碧湖”框架,年接待游客80万余人次。“村里同时建立电商基地,注册‘楼山湾’农产品品牌,推动螃蟹、鸭蛋等产品上网。2023年村集体旅游业年收入5000多万元,休闲农庄、农家乐、采摘园、民宿等产业发展带动1000多人就业创业。”

融合诗与远方

打造主客共享四季新场景

在乡村旅游不断擦亮成色的过程中,提升文化内涵、充实村民的精神生活,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我省组织开展“三农”题材艺术创作,引导各地创作推出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扬剧《亚夫新传》等一批反映农情农事、充满农趣农味的舞台艺术作品。

同时,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活动每年在全省“送戏”2.5万场。特别在2023年,改本地剧团配送为首次面向全网采购,分“整本大戏”和“综合专场演出”两种形式,涵盖淮剧、扬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等多种艺术门类,把看戏的“遥控器”交到老百姓手上。这一年,共计线上点单751个节目,点单30035次,全年共安排2508场演出,真正实现为好戏找舞台、为村民游客找好戏,乡村舞台“好戏不断”。

不仅如此,我省坚持“送文化”与“育文化”“种文化”相结合,“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在全省培育10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1000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振兴,文化是魂。戏曲下乡,传承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更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表示,未来将既考虑大众共性需求,也回应村民游客个性偏好,将更多好戏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随着上述工作持续开展,文化元素在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愈加亮眼。南通市海门区和泰州市兴化市近日分别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及优秀案例名单。兴化陈杨村,这个传统农业村利用里下河水乡生态开展乡村露营,在村民大舞台为游客上演乡土文艺演出,将跟船捕鱼发展成新鲜有趣的休闲渔业体验项目,吸引城里人“白天观水乡、夜晚枕星河”。

如今,乡村旅游早已不局限于吃顿农家乐、住一间民宿。放眼江苏版图,南京市溧水区李巷村建起抗日斗争纪念馆、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开起乡村小酒馆、昆山计家墩架起篝火音乐会……大小乡村提供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空间,以越来越多元的体验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动有观演,静有阅读。越来越多乡村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仅成为村民怡情养性的聚集地,也成为游客的“目的地”,打造了“主客共享”的文化空间。以苏州为例,吴中区光影墅文化空间将150余年的苏州老宅化为古镇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主理人蒋理作为全省唯一代表,上榜“2022年全国乡村阅读榜样”。蒋理说,空间每年举行50多场文化活动,还开设“光影文化讲堂”,带领居民和五湖四海的游客、书友解读甪直、感受江南。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挖掘以科学技术、文化创意、时尚传媒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描绘炊烟乡愁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美丽画卷。具体而言,一是进一步推动农业、交通、教育、体育、艺术等领域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田园文化艺术、旅游风景道、村跑、村BA、主题研学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二是持续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落实,念好“市场运作、农民受益”致富经,让农民更多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三是组织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乡村活动,促进“送戏下乡”与“引戏入村”双向奔赴,引导打造乡村夜市、乡村音乐节等夜游新场景,充分释放农文旅融合的带动效应,唱响“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四季歌。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