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江苏扬中:“工程电气岛”扬“工匠精神”,“新质螺丝钉”写“新质答卷”

实验室里精益求精,新赛道上自主研发,承担国产化项目不断突破……在有着中国工程电气岛、绿色能源岛之称的扬中,一群在科研赛道上耕耘多年的“劳模团队”正以奋进状态全力向“新”,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引擎。

步履不停,跑赢“新质”发展竞速赛

图片 1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岗位上积极求创新、求突破,时刻冲在前。”既是扬中市劳模,又是一名科技人才的江苏正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刘瑞鸿讲述了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解。

拉曼光谱分析仪、DTA差热分析仪、流变仪、金刚石线锯分析仪……在位于扬中市油坊镇江苏正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的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刘瑞鸿,每天都会穿梭在各种精密的检测仪器之间,埋头钻研与光伏产业相关的新技术,有时在实验室一待就是6个多小时,只为一组理想的数据。

70后的刘瑞鸿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毕业后他一直扎根在光伏行业,2021年,刘瑞鸿来到正能电子,虽经验丰富,但光伏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他深知“追光”的步伐绝不能慢。于是,他花费两个月的时间,阅读了百万字的中外文献,并转理论为实践,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经历失败,又一次次迎难而上,直到成功。

入职正能电子至今,刘瑞鸿团队所研发的焊锡膏目前已在合肥天工(汽车电子)、合肥润东、宿迁恒峰科技等应用厂商通过测试,并已批量供货。他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光伏HJT电池用高性能低温导电银浆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使得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由传统的23.5%提升至26.5%,成功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获得1200万元省拨经费的支持。据悉,正能电子是当年镇江市唯一一家获得该类项目资助的企业。

图片 2

“目前太阳能电池正面的导电银浆是我们的一个研发重点,是属于带领未来电子工业的关键材料,未来市场非常大。”刘瑞鸿介绍,随着光伏电池的更新换代,银浆核心材料技术难度升级的同时,“赛道”也会越来越拥挤,接下来会继续带领团队加大研发,在这场竞速赛中取得亮眼成绩。

向“新”育“新”,激荡新质生产力发展活水

“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同时要培育人才。”提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元素,现任大全集团下属江苏大全凯帆电器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朱忠建强调。

翻阅朱忠建的履历,“专利”二字频频出现。原来,领导身份之外,朱忠建更有浓浓的科研气息,从事20多年工程电气产品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共获得20多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3件,国防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在科技期刊共发表科技论文6篇……他深知,发展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

图片 3

一直以来,朱忠建始终抱着享受创新过程的态度一路迎难,一路向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城市轨道KMB系列直流牵引供电关键设备国产化项目”落地,实现了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设备的国产化;参与北京地铁、南京地铁等国内十多个地铁直流牵引供电开关设备的工程设计工作;主持开展“10kV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研究”,该产品在技术领域极具前瞻性和开创性;参与研制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压直流断路器”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镇江市科技创新特等奖,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技术和产品空白,为国防装备重点型号的研制、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核心关键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 4

从一线工程师到公司副总经理,不同的岗位也让朱忠建意识到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是最“灵活”的部分。朱忠建表示,一支合格研发团队的打造,知识、技能、创新三元素必不可少,基于这一理念,朱忠建依托研发项目,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高校产学研联合,为企业和行业输送了一批高水平技术骨干。现阶段,团队致力于直流输配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精准把脉,做好科创人才“引育留用”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其实也是对优质生产力的需求。”作为为企业与高校人才牵线搭桥的另一位扬中劳模——扬中市高新技术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尹文轩,道出了自己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

作为产学研对接工作中的纽带,尹文轩的工作更侧重于找准服务企业的“着力点”,做好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工作,通过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为企业架起人才招引舞台和渠道。

图片 5

“您好,了解到我们高校正在研发金刚石线锯提升改造技术,我们的企业刚好有这方面的技术创新需求。”2024年初,在与江苏中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次沟通中,尹文轩了解到企业遇到了项目技术创新方面的难点,想通过科技部门联系行业专家解难题。之后,尹文轩带着需求立即行动,为企业寻找相匹配的高校,一次次向高校进行推介,前后打了几十个电话,并锲而不舍地邀请对方来扬中实地考察,为了联系到身在国外的教授,他每晚10点,等在电话前……终于经过一个月的奔走联系,他收到了对方“愿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的答复,最终帮助中畅精密引进燕山大学博士1名,硕士1名,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图片 6

不论是在企业车间,还是在高校校园,或者是产学研合作交流现场,总有尹文轩的身影。接触科技工作三年来,时刻为企业需求奔波的尹文轩对扬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如数家珍,“我深刻体会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才能找到办法。”尹文轩说,为企业和高校“精准牵线”过程虽不易,但看到一个个科技成果成功“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一切付出都值得。

接下来,尹文轩表示自己依旧会步履不停,走遍扬中市科技型企业,以及与扬中市主导产业相匹配的高校院所,或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或将更多优秀的高校科技成果引入扬中,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匡雪莲)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