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连云港海边长出“绿电森林” 长三角经济带又添超级“充电宝”

【连网】(记者 周莹 朱迅 通讯员 丁广明 惠子昕)初夏的海州湾,白鸥飞翔,海浪翻卷。2.8万亩田湾核电站温排水滩涂迎来了新生。5月19日,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海上工程正式开工。这标志着长三角经济带将新增一块超级“绿色充电宝”,一片郁郁葱葱的“绿电森林”将在海州湾茁壮成长。

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总投资98.8亿元。项目分为海上和陆上两部分,海上部分为光伏发电场区,陆上部分为升压变电站及储能站。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

天时地利造就全国第一

翻开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蓝图,一块块光伏板依次排开,如同在温排水滩涂建设了一座巨大的镜面矩阵。

在连云港建设光伏电站日照够吗?该项目技术负责人范军介绍,项目区域水平面总辐照量为4838MJ/m2,属于资源丰富区域。按25年运营期考虑,年平均上网电量22.34亿千瓦时,首年有效利用小时数1201小时,年平均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为1115小时。按火力发电平均标准煤耗305g/kWh计算,平均每年可节约标煤68万吨。

资源非常丰富,项目如何呢?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刚介绍,作为光储一体化项目,中核田湾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拥有多个“最”:中核田湾光伏项目占据2.8万亩海域,总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时,是国内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该项目使用的是核电温排水滩涂,水面以上用来建设光伏电站,水面用来排温排水,是我国目前涉及海域面积最大的立体分层设权用海项目;该项目建有中核田湾200MW/400MWh陆上储能项目,是江苏最大储能电站。

如此巨大的工程如何运行呢?根据设计,整个海上光伏场站将设置330万余块光伏组件,从而组成480个方阵,每24块光伏组件连成一串,通过陆地架空廊桥接入陆上升压变电站,升压至220kV/110kV后并入国家电网,陆上同时配套建设200MW/400MWh储能,为未来调峰等服务做好准备。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

探索出光储一体化新模式

陆上光伏项目很多人都见过,散布在沙漠、田垄、鱼塘的光伏项目不仅带来了绿电,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立体化利用。然而海域立体化分层利用工作推进不快,跨海桥梁、养殖、温排水、海底电缆管道、海底隧道等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起来呢?

根据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是指我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在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之前,由于海域权属以平面坐标表示,是“二维”的,同一海域空间只允许一种用途。

2023年11月,自然资源部为了实现海域立体分层利用,印发了《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鼓励对跨海桥梁、养殖、温排水、海底电缆管道、海底隧道等用海进行立体分层设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域变为了三维立体的,不同海域使用权人可以分别享有同一海域平面空间内不同深度且互不影响的海域使用权。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已经确权的田湾核电站温排水海域有了再次“确权”机会。中核汇能董事长张焰解释说,田湾核电站温排水确权海域滩涂开阔平坦,其水面空间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提供承载空间,在保障核电站温排水需求的前提下,利用该海域建设光伏电站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项目选址于该海域建设既解决了光伏电站空间需求大的问题,又符合生态用海的要求,实现了滩涂资源生态化有效合理利用。

如果说再次“确权”让人们看到这个项目的创新亮点,那么配套的江苏最大的储能电站就能看出该项目的心思。

光伏电站容易受到日照时间和强度、组件表面阴影、温度效应等因素影响,此次建设的光伏电站因为配备了储能站,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中核田湾200MW/400MWh储能项目为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主要参与电网的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范军介绍,该储能系统先由直流经过变流升压一体机升至35kV,再由储能220kV主变升压至220kV,主变容量为120MVA,共2台。主变高压侧经220kV电缆连接至光伏升压站的220kV GIS间隔进线,最终与光伏电站共用外送线路送出至电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江苏省最大化学储能项目。

640_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

创新思维发出绿色电能

根据设计,该项目建成后,年均提供清洁电力约22.3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8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5900多吨,还可以节约用水661多万立方米,在一定程度改善江苏以北地区和连云港市电力能源结构、缓解供电压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该项目采用科学建设方案——

通过海洋气象历史数据信息的收集及数据集构建、进行海洋气象的短临和短期的精细化预报和海洋环境参数中短期预报,全周期的精细化气象预测为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联合海事部门,建立海上光伏施工区电子围栏,并在施工区周边设置航标,预防非授权船只闯入;

集成建立智慧工地系统,以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为抓手,策划推动项目的智慧工地建设,打造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大脑,实现工程安全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以智慧化尖端技术应用提升项目本质安全水平。

根据测算,通过将“光伏发电站”从陆地搬到了海上,在海洋上利用光伏技术建立起发电站,具有发电量高、土地占用少、易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等特点。滩涂光伏相较陆上光伏可显著提升发电量,水上光伏发电量较陆地光伏高5%-10%。

另外,项目采用全国产化设备制造。田湾滩涂光伏电站采用桩基固定式基础,采用打桩加大跨度轻型钢桁架安装光伏组件模式,在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采用固定桩基,以此减少桩基数量,缩小对海床的扰动。

猎猎海风,吹来了绿意盎然的绿电之风,一座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动力的超级绿色充电宝正在海州湾畔傲然崛起。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