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本学期,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时长扩容至15分钟。开学第一个月是“调整缓冲期”,给予各校充分灵活的调整空间。2月25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体验了科技感十足的“15分钟”。

下课铃响起,初一(20)班学生陈逸凡、马沁雅跟同学们一起飞奔到教学楼二楼走廊,“开学这几周,我已经跟机器人下了20多场象棋了,胜多负少!”陈逸凡胜券在握地说。记者看到,现场有围棋和象棋两种类型的下棋机器人,提供智力挑战。

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跳绳……记者发现,学校操场四周有6块体育锻炼智慧屏,学生刷一下脸,智慧屏就能自动识别身份信息,依照学生此前的数据,推荐运动项目;学生在锻炼的同时,摄像头会全程录制并记录运动数据,智慧屏的内置系统也会同步纠正姿势,是个全程陪伴的“小教练”。“我上一次跳了2.34米,大概能打破全校最高的纪录。”初二学生马宁昊一边说一边点开了上次立定跳远的视频回放。

江苏出台“2·15”专项行动,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尽量多地走出教室,在操场上、走廊里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劳逸结合。“活动多样化,更能助力学生体能、智力和心理全面发展。”据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党总支书记诸谦介绍,这学期,该校课间15分钟的“微活动”也更新了一些项目,既有传统的体育项目,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同时,作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我们也将智慧教育的内容渗透进教育教学活动。操场周边有6块智慧屏,学生们在课间可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吉尼斯纪录’。目前,全校引体向上项目的冠军保持纪录是47个,这也是相当棒的成绩。此外,学校的走廊空间比较大,就布置了一些益智类的活动,学生可以跟AI机器人下棋,人机对弈,可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与策略能力,也是一种静态的放松;也可以跟数学、物理、化学的智慧屏,做数读游戏、体验化学和物理实验的过程。这样的15分钟,趣味性强,互动性也更好,孩子们也更愿意参加。”

诸谦还透露:“后面也会慢慢开发出一些新项目,比如下学期,我们计划把电子绣花、制作沙包的劳动课跟课间丢沙包游戏进行‘组团’,孩子们用自己DIY的沙包玩游戏,也是不一样的体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郑亚群/文 胡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