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出版,看看江苏哪些重要发现名列其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考古发掘项目1.2万余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有力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

近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编写,陈星灿、柳士发两位著名文物考古学者主编的《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正式与读者见面。

新时代以来,我国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考古专业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手段日益更新。每年,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不但会牵动考古学家们的目光,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完整收录了2012年至今,12个年度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120个考古项目。这120个项目的年代跨度达百万年,地域涵盖中原及边疆地区,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以考古遗址年代为序,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至隋唐、宋元明清六个部分,来自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结合文物考古领域前沿研究成果,阐释解读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包括遗址概况、考古发掘经过和成果、学术意义及价值等内容,并配图呈现遗址环境、发掘工作场景、出土精美文物,旨在系统回顾总结、全面展示新时代以来中国在文物考古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成果。

顺山集遗址墓地全景。

120个考古项目中,有出土百万年前“郧县人”3号头骨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超大规模的史前城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再度发掘又获重大发现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水下发掘的海南南海沉船遗址……在这个中国考古人交出的优秀答卷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考古人交出的优秀答卷被一一呈现,它们不但建立起历史的时空框架,更丰富了历史的脉络与枝叶,进一步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和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记者注意到,收入本书的120个新时代考古新发现中,有五处位于江苏。

顺山集遗址出土的泥塑猴面

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12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顺山集遗址是一处距今8000年的环壕聚落遗址,考古专家在此清理出包括9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在内的一批重要遗迹与遗物。顺山集一、二期文化遗存,在环壕聚落圆形地面式房址、使用磨盘磨球等生产工具、种植水稻等方面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具备固定的陶器组合、自身独特的文化面貌、明确的时代分期和特定的分布范围。本书主编之一、著名考古学家陈星灿认为,顺山集遗址的发现,对于认识淮河中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蒋庄遗址考古发掘中,共揭露良渚文化墓地一处,清理墓葬284座,发现房址、灰坑、水井等聚落遗存,出土各类遗物近1200件。蒋庄良渚文化墓地是首次在长江以北发现的随葬琮、璧等玉质礼器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蒋庄良渚文化墓地,也是良渚文化中保存人类骨骸最为完整丰富的墓地,为研究良渚文化的埋葬习俗、社会组织关系与人种属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土山汉墓发现的琉璃棋子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此墓发现于1977年,前后历经三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土山二号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共出土各类遗物5600余件(套)。前室出土的一件石案上覆盖有纵横各17道墨线的绢质围棋盘,有助于确认汉代围棋对弈双方棋子的形状、质地、颜色。墓中金属陪葬品也极具特色。东回廊棺内发现了金叶、珍珠等步摇饰件,将步摇的出现时间提到东汉。墓中首次发现了较为完整的东汉诸侯王彩绘棺,明确了东汉诸侯王(后)使用双层套的棺椁制度。专家综合判断,该墓的墓主以东汉楚王刘英的可能性最大。

扬州曹庄隋唐墓
隋炀帝墓出土的蹀躞金玉带

由两座砖室墓组成的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编号M1的砖室墓出土“随(隋)故炀帝墓志”,以及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遗物近200件(套)。蹀躞金玉带处于带具系统中的最高等级,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根据出土的高规格随葬品,结合文献记载与墓主牙齿鉴定结果,可确定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编号为M2的砖室墓随葬文物丰富,青铜编钟、编磬是迄今国内仅存的隋唐时期实物,考古专家判断墓主是隋炀帝夫人萧后。

黄泗浦遗址内发现的唐代大型院落
黄泗浦遗址宋代河道木桥遗迹

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入选了“2018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黄泗浦遗址现北距长江约 14千米,于2008年11月被发现。在黄泗浦遗址,考古学家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唐代寺院建筑遗存、唐宋河道。考古发掘证实,黄泗浦河为唐宋时期江南地区入江的主干水道之一,也是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日本的启航地。黄泗浦遗址的发现,为中外文化交流、陆路和海运交通路线及海岸线变迁等诸多课题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配图选自《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责编:冯圆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