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高淳首场“三湖夜话”探寻农村唱戏文化在淳溪街道举办

2月26日晚上7点,南京市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在充满古朴韵味的淳溪街道高淳家谱文化馆举行了备受期待的“三湖夜话”第一期活动。文化馆内灯火通明,温馨的氛围吸引了当地10多名满怀热忱、热爱地方文化的地研会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纷至沓来,线上也有千余名热心网友在热切期盼。

高淳地处古丹阳大泽,现被三湖,即石臼湖、固城湖和丹阳湖所环抱,三湖文化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千百年来,高淳文化也受其影响较深,为集智者大成,研究探讨受三湖地域文化对高淳文化的影响,传播好高淳文化,加之活动又在晚间举行,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的这项活动故而取名为“三湖夜话”。

走进活动现场,只见大家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着散发着袅袅茶香的热茶,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据了解,首期夜话精心选定了“高淳农村的唱戏”这一饶有趣味的话题。以热爱地方戏、对高淳戏曲文化有着深厚研究和独特见解的章竞发老师作为主讲人,引领大家走进高淳农村唱戏的文化世界。

“高淳有句俗话‘出门山歌进门戏’,短短几个字就形象地描绘出了高淳人喜爱热爱戏曲的生动景象。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遗产。”在夜话过程中,章竞发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过去高淳人热衷唱戏的空前盛况。他提到,从古至今,唱戏是高淳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重要节日或是村里的大事,戏台前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前来占座,那种热闹非凡的场景至今仍让许多人难以忘怀。

随后,各参与人也纷纷打开话匣子,漫谈唱戏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有人认为,唱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高淳人传承文化、凝聚乡情的重要载体。在戏曲的唱念做打中,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得以代代相传。还有人分享了唱戏的诸多禁忌规矩,比如演员上台前的净身、祭台等仪式,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实则蕴含着高淳人对戏曲文化的敬畏之心。

此外,大家还饶有兴致地探讨了高淳的戏台。从古老的木质戏台到现代的新型舞台,每一座戏台都见证了高淳戏曲文化的发展变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戏台,也成为了高淳农村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于各种戏曲在高淳的受欢迎度,大家也各抒己见。京剧的唱念做打、黄梅戏的婉转悠扬、越剧的柔美细腻、锡剧的优雅抒情,以及高淳本土戏曲—目连戏的遒劲朴实,都在高淳这片土地上拥有着各自的忠实拥趸。

期间,大家还分享了一些高淳当地与唱戏相关的特殊现象。比如砖墙三和村不准唱《周瑜下芦花荡》这出戏。原来,三和村的村民多是周瑜的后代,出于对祖先的敬重,他们不允许唱有损祖先形象的戏。而在薛城长芦村,《双龙会》这出戏也是禁忌。因为杨家将在《双龙会》中损兵折将,遭遇了惨痛的失败,长芦村的杨姓村民们为了避免触景生情,不允许唱这曲戏。还有陈姓村落,对《铡美案》这出戏也是避而远之,不允许在村里唱响。

“‘三湖夜话’每周三晚都会如期举行一次,每期将确定一两个人作为主讲,围绕一个精心挑选的话题,让大家能够纵意畅谈文化。”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魏云龙介绍说,“三湖夜话”活动是以博大精深的高淳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喝茶、聊天、读书、讲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展开,旨在增进会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搭建一个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丰富自我生活,在对高淳文化的深入探究中促进自我发展,为传承和弘扬高淳地方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据了解,当天首场“三湖夜话”活动还通过抖音直播平台两个直播号向公众进行了直播,吸引了近千名热爱地方文化的热心人士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参与。活动相关人士表示,“三湖夜话”活动传承高淳地方文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成为高淳地方文化传播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人关注和热爱高淳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通讯员:魏宏伟、邢光理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