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朋友们,实在不好意思,早上临时有个重要会议,所以到得略晚了一些。”3月1日上午10点30分,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高纪凡匆匆赶来,一阵寒暄,让这间不大的会议室顿时热闹起来。他口中的“老朋友”,是20多名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许久未见,大家都攒着一肚子的问题想要发问。
投身光伏产业20余载,高纪凡在业内是颇有名气的“追光者”。去年3月5日上午,高纪凡在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讲述了自己亲历中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非凡历程。下午,在江苏代表团,他就推动中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同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总书记对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视,在听完我的汇报后,还特别关切地问到实验室的情况。”从北京回来后,高纪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位于天合光能和复旦大学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进行了宣贯。为更好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贯通,去年7月,实验室焕新升级后启用,面积扩大了3倍。天合光能在与复旦大学共建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高纪凡受邀担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在光伏产业里面,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能够走得更高,走得更远,我们为此孜孜不倦。”高纪凡向记者摆出一组沉甸甸的答卷:去年,他所率领的全国光伏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实现3个月连破4次世界纪录的“史上最佳成绩”,在TOPCon等N型电池技术光电转化效率均有突破。截至目前,实验室已累计30次创造刷新世界纪录,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等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领域保持技术领先,抢占钙钛矿等未来技术制高点。去年,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点布局晶体硅、钙钛矿和三五族太阳能电池三大方向,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公司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收入已超整体营收3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江苏50条产业链中光伏产业的链主企业,天合光能在自身做优做强的前提下,始终呼唤协同发展。在去年全国两会上,高纪凡曾建议构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推进光伏储能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他则把目光牢牢聚焦在推动光伏行业构建健康发展新生态上。“当前,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纪凡今年准备了4篇议案和9篇建议,围绕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出针对性建议,期望政企携手,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此外,围绕综合整治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防范“内卷外溢”引发光伏产业出口风险、大力发展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文 王诗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