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且让日子越过越好。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紧盯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把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2025年,我们将持续紧盯大家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把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把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归纳起来,2025年将加快解决群众的“急事”,如重点加强“一老一小”社区支持;加力解决群众的“难事”,如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尽快完成已规划的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努力解决群众的“愁事”,如打造上万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建设上千所优质普通高中;切实办好群众“盼的事”,如加大对人口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支持力度。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围绕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及时研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前后贯通、接续发力,确保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各方面更有获得感,特别是在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保持较高增幅。

民呼我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就是江苏上下奋斗奋进的方向。江苏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照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联系各自工作领域,纷纷表示要用扎扎实实的举措、踏踏实实的作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展现了解决民生难题的“中国速度”与“民生温度”。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司勇表示,将紧扣政策框架,会同有关部门打好促消费、惠民生“组合拳”,下好激活内需潜能的“先手棋”,重点从四方面发力——
加力扩围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推出新的扩面增量、优化流程举措,促进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将推动建立促进服务消费部门联系机制,深入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积极拓展消费新场景。将大力发展夜间消费,支持各地打造本地“烟火气、江苏味、国际范”的夜经济品牌,还将制定首发经济政策文件,支持首店、首发、首秀、首展。
营造良好消费氛围。以“苏新消费”品牌为引领,全年将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2000场以上,积极探索构建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机制模式。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表示,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江苏教育系统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顺应人口发展趋势前瞻布局教育资源,学前教育坚持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坚持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坚持特色多样,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提质增效,高等教育着力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努力提高终身教育水平,切实以教育之强夯实强省建设之基。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王斌表示,江苏人社部门将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全力推动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将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强技”行动。王斌透露,江苏今年预计将归集发布就业岗位不少于600万个,组织5万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同时积极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建设线上零工市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提升新业态劳动者就业质量。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局长陈红红表示,江苏将坚决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决策部署,持续推动江苏长护险高质量发展,推进参保扩面,将部分地区尚未参保的城乡居民尽快全部纳入制度覆盖范围;完善政策体系,统一失能评估标准和长护基本服务项目;扩大服务供给,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养老、护理资源,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转型提供长护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政府工作报告到政策落地,2025年全国两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这场春天的盛会,不仅勾勒出民生改善的清晰路径,更让亿万百姓真切感受到:民之所望,便是施政所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整理自 人民日报 新华社 新华网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