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都是高校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开展的重要工作。二者在育人目标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即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培育综合素质优秀、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观念正确、堪当时代发展重任的优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高质量推进储备人才。
思政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知识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党的理解和认同,引导学生积极拥护党并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员,为党员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持续注入新生力量。将思政元素融入党建工作中,有效拓宽和延伸了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有利于思政育人实效的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应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提质增效。
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宏观顶层设计
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复杂工程,涉及课程建设、人员协同、部门协作等诸多要素,要将其做细做好做实,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指导与引领协同工作。高校应具体化党政工作制度,保证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在全面、全程实施中发挥协同作用,建立包含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跨部门合作体系,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渗透于日常管理与学生教育的各个层面;组建以党委为核心、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要领导、以各个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小组,由小组基于本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制定集协同目标、人员分工、责任分配、制度优化、评价考核等内容于一体的协同方案,充分发挥党在高等教育建设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的规范化、精准化推进指明方向。
小组定期开展工作会议,通过多方数据的收集,以问题为导向、吸纳多方意见对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动态化调整,进一步提升方案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聚焦人才培养,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需要以思政课程为切入点,将党建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当中,通过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塑造。高校应以党史为核心内容开发特色思政课程,由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党史中的重大事件,从党的发展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善于利用重现红色英雄事迹的电影片段等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用红色文化来浸润学生,把学生塑造成为爱党爱国的优秀人才。
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实现什么目标”及“担当什么使命”等。在此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来提升学生思想素养,为其后续成长为优秀学生党员奠定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来搭建智能教室,充分利用AR、V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沉浸式学习体验中引导学生增进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自身实际行动拥护党、支持党。
加强榜样引领,培育优秀学生党员
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打造学生身边的思政榜样。高校应注重优秀学生选拔,为道德素质优秀、政治信仰坚定、乐于服务他人、个人成绩突出的学生提供进入党组织、成为学生党员的机会,并定期组织学生党员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其提高思想修养、磨炼党性修养、升华理想信念,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带领学生党员到社区、养老院、博物馆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自身实际行动来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广大学生群体树立优质榜样,并在此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要求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不因自身党员身份而骄傲自满,而是积极承担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主动帮助身边同学解决学业、人际交往等各种问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优秀的个人品质、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
贯彻全员育人,锻造专业育人队伍
秉持全员育人理念、推动育人队伍协同是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加强育人队伍建设,筑牢思政育人中坚力量。组建由思政教师、党建工作者、辅导员共同组成的育人队伍,队伍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协力推动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如思政教师向党建工作者了解党建工作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政策变动,进而动态调整育人内容;党建工作者向思政教师借鉴高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理念,拓宽自身知识领域等;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捕捉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行为习惯,为思政教师和党建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真实且详尽的学生实例。
针对队伍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如为队伍成员配备独立的办公室和教研室,实现工作环境的优化;对在协同育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的队伍成员,给予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激励,并将协同育人成果作为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队伍的发展活力。此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应积极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走近学生、走向讲台,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和工作感悟,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号召学生直面时代发展洪流,勇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弄潮儿”。
顺应时代发展,开辟创新教育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变革。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也要积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潮流,利用数字技术开辟新的协同路径,实现技术对育人工作的最大化赋能。高校应全面整合校园媒体,精心打造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如企业微信群聊、交流互助网站等,深化党建与思政教育在创新协同发展中的信息互动与共享;充分利用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多种功能类型的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推送推文、短视频、新闻稿等多种形式,以思政教育和学生党建为主题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浏览中接受文化浸润和思想引领;借助慕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线上学习平台,收集兼具党建和思政特色的交叉学科课程,以这些课程为依靠制定线上学习方案,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选择、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是立德树人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环节。做好做实这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顶层设计、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应用多维度入手,有效提升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两项重要工作的协同性和实效性,共同为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服务,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储备。
徐飞扬(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