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获悉,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内近期新记录到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枕鹤,湿地上监测到的鸟类品种也随之增加至23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8种。
“我们仔细核对了南京‘鸟友们’的观鸟记录,查阅了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相关记录,基本可以确认,这次是南京首次记录到白枕鹤。”3月13日,江苏省林科院鸟类监测专家告诉记者。
白枕鹤为何来南京?
此前,安徽霍山县,江苏苏州、盐城等地,均出现过白枕鹤身影。这次南京首次记录到白枕鹤,也说明低干扰的湿地空间让给野生动物,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让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
当前是鹤类迁徙高峰期。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介绍,此次发现的两只白枕鹤均已成年。鹤类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苛刻,去年12月新济洲首次记录到丹顶鹤,时隔3个月,他们又首次记录到白枕鹤,两种鹤类的先后出现是新济洲湿地生态保护成效的有力证明。
与城市公园不同的是,新济洲湿地上的植被几乎不受人为干扰,按照大自然原始样貌肆意生长,带来多样性的植物,也满足更多元的野生动物栖息需求。洲上长有枇杷、桑葚、南酸枣等鸟类爱吃的植物,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经常出现野猪、獐子、獾等兽类。新济洲、子汇洲、新生洲、再生洲和子母洲同属于湿地保育区,区域内植被和野生动物处于“放养”状态。去年新济洲湿地公园完成功能区调整,“放养”面积进一步扩大,保育区占新济洲总面积的79.9%。
这位“客人”有何不一样?
国家级生态观测站——江苏南京长江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监测巡查时发现,新济洲内有两只与众不同的灰色大鸟,它身形修长,体态优雅,拥有珍珠灰色的体羽、红色的脸颊和从头顶延伸至后颈的白色条纹。
白枕鹤又叫红脸鹤、红面鹤,属大型涉禽,体型略小于丹顶鹤,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芦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目前,白枕鹤数量稀少,在全球范围内种群仅存不足万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评估为极危物种,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国宝级珍禽。

除了白枕鹤,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一站中转站,新济洲湿地“新客”不断,它是鸟类飞越江苏城郊地区的重要落脚点,为东方白鹳、白琵鹭、花脸鸭等60多种越冬候鸟提供停歇地和越冬地,为水雉、棉凫、黑水鸡等110多种夏候鸟和留鸟提供重要的繁殖地。

长江岸线整体生态改善,也为南京容纳数万候鸟越冬提供了可能。追踪候鸟飞行轨迹,调查人员发现,候鸟们不是一直停留在新济洲,而是早出晚归。每天清晨,它们沿着长江飞行数十公里,在南京六合龙袍、溧水石臼湖,甚至长江安徽段觅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文/视频制作
视频素材来自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由刘忆雯、郑梓煜、葛寿鹏拍摄
为避免打扰野生动物生活,素材均为长焦镜头拍摄或监控画面,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