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低息快贷、无条件放款?这些不法贷款中介陷阱需警惕

近年来,不法贷款中介活动频发,部分中介机构以“低息快贷”“无条件放款”等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诱导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北京金融监管局3月13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不法贷款中介,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套路一:虚假承诺诱签约。不法贷款中介宣称“银行内部渠道”“百分百放款”,利用消费者急需资金的心理,诱导其签订服务合同并支付高额“中介费”“手续费”。实际放款时,消费者却发现贷款条件与承诺严重不符,甚至因资质不符被拒贷,最终损失中介费用且未能获得贷款。

套路二:伪造材料骗贷款。部分中介为促成贷款,教唆消费者伪造银行流水、收入证明等材料,谎称“包装资质可提高通过率”。消费者一旦使用虚假材料申请贷款,不仅面临贷款被拒风险,还可能因涉嫌骗贷承担法律责任,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套路三:捆绑收费藏陷阱。不法贷款中介以“快速审批”为由,要求消费者在放款前支付“保证金”“服务费”,或强制捆绑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等作为放款条件。消费者若不仔细核对合同条款,极易被层层加码的隐形费用侵蚀实际到手资金,导致借贷成本远超预期。

套路四:泄露信息牟暴利。消费者在办理贷款过程中提交的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通讯录等敏感数据,可能被不法贷款中介倒卖给第三方机构,用于电话骚扰、网络诈骗等非法活动,严重威胁消费者隐私与财产安全。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消费者:牢记“三核实”“五拒绝”,筑牢防线,远离不法贷款中介陷阱。

三核实:

一核实中介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查询中介机构注册信息、经营范围等资质信息,核对其金融资质或者同金融机构签订的合同,确定其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合规性。

二核实贷款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贷款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与实际承诺一致。

三核实放款来源:要求中介明确贷款资金提供方是否为持牌金融机构,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借贷。

五拒绝:

一拒绝签订空白合同或内容模糊的协议,避免事后争议。

二拒绝口头承诺,要求中介将关键条款写入书面合同并签字盖章。

三拒绝向个人账户转账,所有费用支付均需通过正规对公渠道。

四拒绝接受捆绑销售,抵制强制购买无关产品或服务。

五拒绝泄露隐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定期修改账户密码。

若遭遇不法贷款中介诈骗,请立即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本等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举报。增强风险意识,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