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对新形势下的作风建设立下规矩,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中央八项规定实施12年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四风”问题仍存在隐形变异、反弹回潮风险。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作风顽疾。要深挖思想根源,从政治高度认识作风问题的危害性。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教育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警惕“吃喝风”穿上“商务接待”外衣、“躺平式”干部披上“痕迹管理”外衣等问题。建立“四风”问题负面清单,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私车公养等突出问题实施挂牌督办,运用大数据监督织密制度笼子。
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其作风表现具有“风向标”作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层层示范带动形成清正党风政风。要强化政治引领,在思想自觉上树标杆。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修课,建立领导干部“政治体检”制度,重点查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的温差、落差问题。要完善示范机制,在责任传导上建链条。落实主要领导干部主体责任,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述职评议,构建“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闭环。要突出刚性约束,在监督问责上动真格。建立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台账,运用审计、信访大数据绘制“廉政画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强化作风导向,让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干部有舞台,让搞变通打折扣的干部没市场。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绝大多数”的作风转变,切实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
持之以恒,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一论述,彰显了党中央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新时代新征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只能紧、不能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更不能有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新形势下的作风建设立下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要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和动员令,坚持以上率下、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锲而不舍、步步深入,推动新时代作风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