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食品原料从哪里进来的?”

中新网3月15日电 题:习近平的民生之问|“食品原料从哪里进来的?”

“食品原料是从哪里进来的?”

“安全有没有保障?”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一家餐饮店就餐时这样询问店铺经理。

在了解到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都是安全有保障的情况后,总书记说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

一段简短的对话,折射出总书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切关注。

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事。

20多年前,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高度重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亲力亲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全程监管体系,打响了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的第一战。

当时在谈到这项工作时,他说,“人民关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关心的事情,人民群众不放心的事情、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过失所在!”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释食品安全治理之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

这些年来,到地方考察调研期间,群众吃得好不好,食品安全抓得怎么样,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切的事。

在北京调研,他向市政管委负责人追问,“地沟油哪去了?”“没有去搞麻辣烫吧?”

在贵州考察时,他进入停车服务区的小超市,仔细查看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标注的具体位置。

在内蒙古考察期间,他在一家乳制品企业叮嘱,“食品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放心食品,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去年6月,在青海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他走进食堂察看学生就餐条件,嘱咐食堂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

“一定要注意卫生,首先是采购,一定要是合格的、没有问题的、安全的,然后储藏的过程、制作的过程,都要注意卫生,在这个基础上饭菜可口,让孩子们吃得营养健康。”

从社区到商超,从企业到学校,采购、制作、储藏、包装……总书记对于食品安全的关切,事无巨细。

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才能保证民众吃得放心、安心。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四个最严”阐明态度: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最严格”的要求承载着“最关切”的嘱托。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