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溧水老城隍庙因为祭祀白居易的叔父白季康而闻名,每年的四月初一和十月初一的城隍庙会热闹非常,它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这座城隍庙重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种种原因,它于20世纪70年代被完全拆除。重建的溧水城隍庙没有留下文献和照片,如今,大多人已不知城隍庙的原貌。近日,溧水八旬老人刘福喜以纸质材料精心制作出这座古建筑的模型,为研究溧水老城隍庙的历史和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城隍神为白居易的叔叔白季康
“溧水的城隍庙最早为唐会昌四年(844)所建,在县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1000多年来,庙址始终未变,位于今通济街庙巷的东侧。”原溧水县博物馆馆长吴大林告诉记者。
据了解,当地百姓祭祀的城隍为曾在溧水担任县令的白季康。他为官清正廉洁,心系百姓。在旧《溧水县志》中,有许多歌颂白季康的诗文,称他使溧水“蝗不入境、火不延二、水不停宿”,即溧水地区蝗灾、火灾、水灾明显减少。
白季康在县衙内抱病去世,白居易为他撰写了《唐故溧水县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铭》,称赞他“洁廉通济,见知郡守,流誉於朋寮”。白居易走上仕途也与白季康有密切关系。唐代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投奔在溧水当县令的叔父白季康。经白季康的帮助,白居易以宣州(当时溧水属宣州)贡生的身份进京考中进士。
刘福喜告诉记者,溧水城隍庙是溧水城中最重要的古建筑,每年的溧水庙会在此举办,开展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和物资交易,盛况空前。
溧水城隍庙经历代扩建、修缮,到清代已成为占地四十亩、楼阁巍峨、规模相当宏大的道观,全国也属罕见。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城隍庙被毁。光绪十七年(1891),溧水百姓节衣缩食、捐款捐物,复建了城隍庙。此后屡遭破坏,1970年最后的一座建筑——正显殿被拆除,从此人们与它再也无缘相见。
老人花三个月时间制成纸质模型
今年82岁的刘福喜前些年曾经在《秦淮源》杂志上发表过有关回忆城隍庙的文章,从此,一些朋友经常和他探讨有关城隍庙的故事。2024年,他决定动手制作溧水城隍庙的纸质模型。
据刘福喜介绍,他曾在城隍庙里上了小学,初中毕业后学了木工,也曾在城隍庙内做过手艺,所以对城隍庙相当熟悉。后来他当了木工技术员,对古建筑很感兴趣,所以至今对城隍庙的建筑仍记忆犹新。“我总感到口头叙述溧水城隍庙并不能给未见过城隍庙的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下定决心,在我尚能动、记忆还清晰的时候,一定要将城隍庙的原貌还原、展现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模型。让溧水人看到模型,能感慨、惊叹,更加热爱美丽的家乡。”刘福喜说。同时,他还想为溧水老城隍庙正名,号称江南第一庙绝非虚言。
说干就干,从设想、构思,按比例计算,绘制草图,购置工具、材料,每天工作十小时左右,费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独立初步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包括庙山门、诰敕亭、正显殿等建筑
这座模型按1比100的比例制作,全长1.95米,庙宇最宽处0.4米,底板总宽0.6米。包括庙山门、诰敕亭、正显殿、五凤楼等建筑。
刘福喜告诉记者,庙山门体量庞大,是由一座中间高大,东西两边楼房所组成的庙宇形建筑,中间是甬道,两头大门呈拱门形。内部高大空旷,由于屋顶很高,每到夏天里面凉风习习异常凉快。

早年,在夏天傍晚时分炎热依旧,一些菜农和鱼贩子们就将剩下的水产品和蔬菜等物放在屋内大道的两旁,能防止菜和鱼等变质。

进了庙山门走了不远就是诰敕亭。在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宋高宗赵构听了户部侍郎李朝正(曾任溧水县令)的奏报,说城隍爷的种种功德和在民众当中崇高威望。赵构听后,龙颜大悦,特封城隍爷白季康为广惠侯,封“正显”二字为大殿名称,并下诏书。当地人刻成石碑,建亭存放,以尊圣意。据说此碑由龙的儿子赑屃驮着,置于亭中央,也曾盛极一时。在光绪十七年城隍庙复建后,此亭又遭雷击,后毁于何年,已无法查清了。

过了诰敕亭就到巍峨的徽恩阁,老溧水人称之为“三层楼”。这栋建筑长期以来一直是溧水城最高的建筑。

紧靠徽恩阁的是涵碧池,池上有一桥通向万年台,此桥名宝庆桥。涵碧池实际上就是放生池,一些香客和虔诚的信徒买一些乌龟之类的放进去,以表示尊重生命、积善成德之意。

万年台,实际上就是建在庙内的戏台。溧水传承上千年的每年两次大型庙会,会在此戏台轮番上演各类京剧大戏、全本戏、折子戏等。主要剧目有《红鬃烈马》《三侠五义》等等,但是不准唱《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因为城隍爷姓白,要避讳。

正显殿,又称大殿,气势雄伟,老城隍庙被称为江南第一庙正缘于此。殿内八大金刚,高丈余,腰大十围,神态各异,威风凛凛;城隍爷和夫人端坐在大型的神龛正中,神龛大小同中等舞台差不多;庙内还摆放着大钟大鼓、千烛台,屋顶挂有巨型算盘。内部装饰精雕细琢,飞鸟走兽、祥云瑞气、龙凤呈祥、神仙瑶池等,说不尽的华美。

此外,城隍庙还有怀白亭、五凤楼等建筑。

刘福喜在老城隍庙模型完成后,85岁的吴志甫、87岁的甘德源等当地老居民来观看,都惊叹复原的逼真。
“溧水老城隍庙的建筑结构,到目前为止,在文献中还没有找到具体记载。正因如此,这个精心制作的纸质模型显得尤为珍贵,为后人研究老城隍庙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溧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实物依据。”吴大林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