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戴手套!已经有人不慎感染,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鱼、虾、蟹、贝这些鲜物口感绝佳,营养丰富,但在自己下厨处理海鲜的时候,还是要多多注意。

最近市民刘先生就遇到了意外

在处理两条珍珠斑时

不慎手被划了道小口子

结果住院了

当晚出现不适

就医确认感染创伤弧菌

刘先生说,当时他只是食指的位置被划开了一点点口子,并没有太在意。但到了晚上,他出现了肌肉酸痛、低烧的情况,加上手指肿胀越来越严重,他赶紧到医院治疗。

经过医生检查确认,刘先生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随后医生对他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通过外敷药减轻症状。

医生表示,被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刺伤,或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甚至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都可能感染此菌。

创伤弧菌

是一种什么病菌?

创伤弧菌也叫“食肉菌”。

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也称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导致中毒性休克,严重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由于创伤弧菌喜欢温暖的咸水或微咸水,所以有些海产品会携带此类菌种。

感染有两种途径,一是身体上有伤口,导致食肉菌乘虚而入;二是生吃贝类,尤其是牡蛎后容易感染。

除了处理海鲜

“赶海”也容易被感染

“赶海”,就是在海水退潮时,人们沿着海岸线搜寻被潮水遗留在滩涂的海洋生物,如贝类、螃蟹、小鱼等。社交网络上有不少人晒出自己“赶海”的“战绩”。

“赶海”过程中,退潮的滩涂上分布大量生物,容易直接接触致病源,导致受伤并感染创伤弧菌。

除此之外,这些海鲜中还可能存在海分枝杆菌,感染后主要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损害。

提醒!

日常生活做好这几点

创伤弧菌等“食肉菌”在沿海地区很常见,日常生活中记得这样做:

1、有皮肤或口腔伤口者,或是抗病能力相对较低的易感人群,应避免下海游泳和戏水。

2、处理海鲜时戴手套,避免皮肤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划伤或扎伤。如果不慎受伤,千万莫掉以轻心,可根据情况处理伤口:

尽快地清洗受伤创面,并有效消炎;

若非出血不止或严重外伤,可充分裸露伤口不包扎;

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

3、在家处理、烹饪海鲜时,生熟器具要分开。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