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米糕,记忆的匣子便“吱呀”一声缓缓打开。那是儿时放学后,迫不及待奔向街边小吃摊的急切;是轻咬一口,甜蜜滋味在舌尖绽放,软糯口感在齿间缠绵的满足;更是与家人围坐,分享这份美味时,心底涌起的那份暖融融的归属感。它的甜,它的糯,承载着家乡的烟火气,萦绕着童年的欢声笑语,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独特情怀。如今,当我们追寻这份纯粹的美好,将目光投向城市之外,坐落在高淳区固城街道前陇村的“三陇村残疾人之家”,在这里,有一群特殊的手艺人,正用他们的执着与热爱,传承着非遗文化,续写着非遗米糕的动人篇章。

3月17日,晨曦如纱,温柔地披在蜿蜒曲折的村道上,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祥和的田园景致。刚踏入村子,一阵捣米声便悠悠传来,那有节奏的声响,仿佛从岁月深处飘来,每一下都似在低语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温暖故事。残疾人之家里,濮阳大姐,这位村里的米糕制作界 “明星”,稳稳地站在众人面前。她那洪亮的声音,此刻就像指引方向的航标:“首先,咱们要把大米浸泡在水里,这一步可绝对不能马虎,时间得精准拿捏,否则米糕的口感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啦” 众人将浸泡好的大米搬至石磨前,石磨又大又重,即便强壮之人推动也需费些力气,何况是这群身体有残疾的伙伴。但他们目光坚定,毫无退缩之意,迅速分组合作,决心战胜眼前的挑战。手臂残疾的阿红与听力障碍的阿明一组,阿红紧紧握住磨杆,每次推动都尽显坚韧。阿明虽无法言语,却用有力的手势为阿红加油打气,并细心调整磨盘位置。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石磨缓缓转动,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雪白的米浆如细流般涌出。
进入蒸制环节,孔大姐将米浆小心倒入特制模具,放入蒸笼。他们紧盯蒸笼,严格把控火候,深知这关乎米糕的成败。时间缓慢流逝,蒸笼中渐渐飘出诱人香气,众人深吸一口气,脸上满是期待。米糕终于出锅,热气腾腾,香甜四溢。它们颜色图案多样,有传统米糕形状,也有创意的爱心形、花朵形,每一个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制作米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传递着力量。如今,这些凝聚着他们汗水与努力的米糕,在市面上供不应求,收获了极好的口碑。他们还为米糕设计了独特的标签“很糕兴遇见你”。大家品尝着这美味的米糕,赞不绝口。这米糕不仅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更成为了“三陇村残疾人之家”的一张美食名片。当他们把制作好的米糕分享给村里的其他人时,收获的不仅仅是赞美,更是一份认可与尊重。


在这个小小的残疾人之家里,因为这份非遗传承,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共同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美好篇章。而那米的香气,也仿佛拥有了生命,久久弥漫在村子的上空,成为三陇村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吸引着每一个人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每一块非遗米糕,都是残疾人朋友与生活顽强对话的见证。精选大米,经他们精心捶打、蒸煮,化作甜蜜滋味。一口米糕,儿时记忆涌上心头,那些纯真岁月、温暖情谊,尽在软糯香甜中。这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文化传承。残疾人朋友用顽强意志与传统技艺,为非遗注入活力。身有残障的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通讯员:高幸、孔令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