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大如天。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意见部署多条政策举措,明确提出要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刚刚过去的“3·15”,食品安全同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生产制作伪劣食品或质量不合格食品的企业或行为,媒体曝光后不仅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网友们也在网络上给予谴责和批评。

但有一家网红饮料商家,却似乎得到网友们的谅解,甚至还有不少网友为之“辩解”。从相关新闻后的网友留言可以看到这股奇怪的“魔幻风”:“4块钱的柠檬水用真水果,还要啥自行车?”“只要不喝出人命,我就继续支持!”“隔夜怎么了?我妈热饭都经常隔周呢”……
这是网友们在“护短”吗?难道是消费者心大到开始包容食品安全问题了吗?
显然并不是。不论是之前引发众怒的“鼠头鸭脖”事件,还是近期曝光的“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后厨乱象”“保水虾仁”等,网友们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地谴责。对比之下,一杯隔夜的柠檬水却没有引起广泛声讨。其中原因何在?而细听网友声音,不难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问题的严重性颇有关系。或许也是,当看到回锅的剩菜、染色的牛肉被重新端回餐桌,一杯隔夜柠檬水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许,把某网红饮料“护”在身后,恰恰折射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度关注。
品读网友们此次“谅解”甚至可以说是“护短”的留言评论,“低价”被多次提及。纵观如今餐饮市场,知名茶饮品牌中,一杯饮料能卖到个位数的确实也是寥寥无几。按照很多网友的说法,在奶茶均价达到20元一杯的今天,该网红饮料却能卖到四五元一杯。从这一层面来讲,很多人对该品牌持宽容态度与其一贯的低价不无关系。俗话说,有对比就有伤害。很多网友此次之所以如此包容,大概也是见识过了太多“价格刺客”。
有不少人揶揄说,某网红饮料是“穷人快乐水”。那么,网友如此“护短”,是不是表明大家在食品安全与极致性价比之间选择了后者?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安全与性价比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单选题。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没有人会因为低价、性价比而牺牲质量安全。当然,追求性价比本身也没有错。
也有人说,网友的宽容看起来是“护短”,实际却是一种警示性的期待。也就是说,明知有错却依然为其说好话,表明大家对该品牌以及此类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与渴望。在很多消费者眼中,这些靠土味出圈的茶饮店早已不是普通的奶茶品牌,许多“80后”“90后”见证了它从路边刨冰小摊儿成长为千亿级茶饮巨头的过程,“护短”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情感驱动。
不过,情感不该盖过理性。透过这件事可以看见,部分消费者也可能陷入了“低价=低质”的认知误区。事实上,不论价格有多亲民,问题商家都不能因此被豁免。食品安全始终是一道生命线。如果只顾卷低价、降成本,很可能疏忽产品质量,长此以往难免出问题,最后既伤了消费者的身心,还会折损品牌的价值。
说一千道一万,错了就是错了。调侃归调侃,惩罚不可免。毕竟,舌尖上的安全,再怎么强调、再怎么抓都不为过。
但同样需要思考的是,网上关于某网红饮品的热议,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大家对“质价双优”的消费需求,也再次提醒监管部门,当前食品安全、价格刺客等问题都不容忽视。
值得期待的是,新出台的意见直指食品安全治理难题,要求全链条监管,展示出党和国家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的决心。广大经营主体应当读懂其中释放的强烈信号,切不可因看到网友们的“宽容”而抱有侥幸心理。因为,法律的天平永远会向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端倾斜。
(苑青青)
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