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晓昊 通讯员 孔令谦 石惠雯)“现在是疏花的关键时期,你像这一枝上面花太多的,要去掉顶端和低端的,只保留中间3~5朵。”三月以来,高淳区固城街道商会副会长、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便穿梭在高淳区大大小小的农场里,指导农户授粉疏花。

自2003年在高淳区固城街道成立南京花山现代园艺公司以来,马文坚持不懈地示范推广现代农业,当时代“新农人”,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做三带“领头羊”,带动百姓致富增收;担人民“好代表”,履职尽责惠利民生。他扎根乡土,用科技赋能农业,以实干践行初心,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先行者。
创新引领促转型,让产业发展更“行”
“昨天省农科院的专家还来对我们的梨树种植进行了培训,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马文说道。深耕农业不停歇,他坚持探索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下来。
从育种上入手,他不远千里到日本引进草莓品种,潜心研究适应性改良,同时与省农科院以及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培育出适合本地气候的优质高产品种。苏翠1号、越王、越雪妃等一系列优良品种的成功选育,正是马文联合农创团队扎根田间、潜心钻研的成果。
在技术上下功夫,探索创新砂梨单层棚架式栽培技术和草莓高架设施无土栽培技术,前者适宜机械化操作,且平面棚架栽培模式通风透光效果好,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有利于优质果形成,后者不仅能使草莓生产的省力化、清洁化,而且能实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新品种引进来,我们还要在种植模式上不断创新,只有通过更加规范化的栽培技术,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才能得到更多的保障。”马文说道。

育良种、精良技,这位现代农业的“门外汉”坚持探索,不断让新技术真正落地生根,成为高淳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联农带农助增收,让乡村发展更“兴”
“教技术不是简单地讲技术。”这是马文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所以,他坚持将知识讲解和田间实践相结合,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倾囊相授给周边居民。
“我是2004年开始梨子种植的,跟着马总已经学习20多年的梨子,苗木、技术这些一直都是他提供。”花山村梨子种植户何七头感慨地说道,“现如今我家5亩梨树每年能稳定收入5万元纯利润,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开园规划到选苗育种,从果树植保到施肥用药,马文为周边农户提供全周期技术服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把好的技术手把手教给他们,农业发展才能长久。”在高淳及周边地区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马文带着他的“科技小分队”忙碌的身影。

同时,马文长期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将创新技术、前沿模式、技术人才留在了高淳。并依托花山现代园艺梨、草莓、甜柿等种植示范园打造现代农业“技术试验田”,所有新品种、新技术都先在这里验证后再推广。近三年以来,马文依托花山现代园艺已累计开设技术培训百余场,辐射高淳区及周边地区种植户近5000人。
履职尽责忠守职,让百姓生活更“新”
2022年,马文有了一个新身份,成功当选南京市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新农人,他不仅在广袤的田野上深耕现代农业,也带着老百姓的心声和期盼,为高淳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由于高淳区油菜种植规模较小,成品油产量不够申请相关类目生产经营许可证,制约了相关产业的生产、销售。于是,马文充分发挥市人大代表作用,于2023年在市两会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会后,市发改委、市工商局联合成立调研小组来到高淳开展调研座谈,充分考察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以后,审批通过了相关证件。现如今,高淳油菜产业带来的“美丽经济”正蓬勃发展,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格局。
“被选为市人大代表,我就得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广泛听取民意,为他们发声。”今年市两会上,马文就翔宇路南地铁站缺乏卫生间、母婴哺乳休息室这一问题又提出了新的议案。
除此之外,他积极参与建设区人大代表杨巧云等人发起的青蓝果蔬产业联盟,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将基层农业经营人员的诉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既要当好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更要做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马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农业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发展好一产是我们这些‘新农人’应该做的。”马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新农人代表的责任与担当,让“代表”这一身份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