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挑大梁·市县展担当 | 连云港灌云县副县长、临港产业区党工委书记杨全:追新逐绿,向效而行

编者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全省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务。即日起,“北京西路瞭望”推出“挑大梁·市县展担当”笔谈专栏,约请各地党员领导干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所在地区工作实际,谈体会、谋思路、亮实招,努力以更强担当、更优作风、更好形象共同落实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来稿请投邮箱:bjxl666666@163.com,稿件篇幅不超过2500字,提供3至5张配图。

今日刊发连云港灌云县副县长、临港产业区党工委书记杨全的文章: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并指明要把握好挑大梁的四个着力点,其中之一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作为全县沿海开发的主战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将更加自觉地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是徐圩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拓展区和储备区。曾经,“小化工”是灌云临港产业区工业经济的代名词,鼎盛时期有高达153家低端“小化工”企业集聚在临港产业区。近年来,灌云县举全县之力,关闭退出123家不达标“小化工”企业。凭借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所释放的土地、环境、能源等要素空间,临港产业区抓住毗邻徐圩新区的突出优势,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紧紧围绕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海洋经济(装备制造、木材加工)、新能源为主导的“3+N”特色产业体系,主动融入产业变革、赛道切换、绿色低碳等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推动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追新逐绿”,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明确招引方向,优化招商方式,积蓄发展新动能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强劲引擎,我们进一步明确招引方向,提高招引质效,积蓄“向新”动能。

改革创新“拓新路”。当前,各地之间的招商引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加快组建招商公司,选优配强招商团队,实行全脱产、专业化、市场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支懂产业、明政策、善谈判的高素质招商队伍。按照“3+N”产业链需求,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等,深化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商会、专业机构合作,拓宽招商信息渠道,探索“基金+项目”“技术+资本”等新路径。今年计划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3个,目前已陆续签约过亿投资项目13个,下一步将用攀高逐新、集链成群的实际行动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扩展资源“添助力”。为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我们将通过“顾问+机构”双轮驱动模式,实现招商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高效利用。同时,加强与投资基金、行业协会、各种商会等合作,借助其平台资源和专业渠道,掌握优质项目信息,扩大招商覆盖面;紧抓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和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行业发展大会、论坛等契机,“主动出击”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通过政产学研联动和“协会+展会”双向联动,精准对接科技成果和目标企业,推动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转型升级“强根本”。我们将持续做好不达标“小化工”企业整体退出“后半篇文章”,推进剩余腾退地块修复利用,以及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的清理整合,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燕尾作业区码头三期及四期液散泊位、中水回用、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主干道路黑化硬化,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承载力。

狠抓项目推进,优化服务保障,厚植发展新优势

为确保项目快建快投快达效,我们着力构建重大项目服务保障体系,以全事项、全链条、全周期服务,着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实行专班制、清单化管理帮办。针对重点项目,我们将充分发挥产业推进专班服务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入库”等新模式。就企业提出的诉求制定项目推进清单,及时协调解决,明确完成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通过“专班+清单”模式,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按序时推进。

建立月调度、季分析点评制度。加快项目建设是赢得发展先机、促进赶超跨越的关键所在。我们将首先优化项目服务和调度机制,协助项目建设单位科学安排项目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明确项目操作规范流程,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次,保障落实到机制上,每月召开项目调度会,聚焦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现场办公、限时解决。最后,每季度开展分析点评,总结成效、查找不足,优化服务举措,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效能”的闭环管理机制。对急件、难件等重大问题建立“一事一议”机制,加班加点确保处理到位。

营造“有事上门、无事不扰”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区域竞争的“软实力”。我们将加强项目全过程服务,全方位关心支持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推进园区上下牢固树立“企业至上、服务为本”的理念,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既有力度有温度,又讲原则讲底线,让“能办的事不需要找任何人都能办、不能办的事找任何人也不能办”成为常态,并且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创新发展,注入发展新动力

要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就必须夯实产业基础。我们将围绕做大、做强、做优临港产业,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资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变“点式扩张”为“链式发展”,不断提升临港产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做大主导产业。我们将持续放大以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海洋经济、新能源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优势,重点打造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临港石化产业链,发展海工装备、临港物流、木材加工等海洋经济产业,以及以绿电、储能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徐圩石化基地产业,进一步承接大型石化类项目,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的绿色石化产业体系,推动石化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总投资58.28亿元的连云港碱业公司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58亿元的江苏盛邦新材项目即将试生产,总投资168亿元的连云港嘉澳生物航煤项目一期已试生产并产出合格产品。

做强传统产业。我们将积极探索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以“智改数转网联”、设备更新为牵引,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推进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强化“智能化”赋能,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绿色化”转型,在石化和化工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加大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和省级绿色工厂。今年,我们将支持园区内锐巴新材料、沙英喜实业攻关电子新材料、化工添加剂等领域核心技术,引导盛吉化工、远征化工、连云港碱业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转型,推动玖森纸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年内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和省级绿色工厂5家。

做优新兴产业。我们将立足园区产业基础,重点打造生物基新材料、芳纶特种纤维、清洁能源开发与存储等新兴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加强对科技前沿的战略研判,瞄准智能装备、新型储能、数字经济、合成生物等产业新赛道,招引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布局先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作者系连云港灌云县副县长、临港产业区党工委书记)

图片 | 临港产业区


责编:徐睿翔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