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调研报告 > 正文
张鸿雁:厚植文化资本 打造“幸福”品质

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必然带来对城市理性与学理认知的思维变革。城市定位是一种思维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当代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要求建设者们必须提出全新的创新型思维方式,用全新的思维意识、全新的思维视角、全新思维方法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定位,从而创造性地开发城市资源与“城市文化资本”,创造城市定位的全新体系与模式。

江宁作为南京主城八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也是国家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交通路网便利、人文底蕴丰厚、发展要素齐全。近些年来,无论是“来江宁织造幸福”城市品牌的发布,还是百家湖、杨家圩、东山、九龙湖四大“城市客厅”的打造,以及百家湖1912街区“湖+湾+街”的休闲文化内涵的植入、以湖滨路街区为典型代表的活力型“美丽街巷”的城市“微更新”,都充分展现了江宁在以系统化思维打造城市IP,以整体化方案推介城市品牌,以文旅融合提升区域“软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为,彰显了江宁在深度挖掘城市形态的本土化特上色走在前的坚定决心。

虽然我们在以往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定位中,主要思考的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恰恰就是要从本土化和地方性当中汲取力量和营养。地方性是城市个性空间赖以生存与选择依据。城市形态的本土化特色才是一个城市生生不息的物质与文化源泉。

江宁聚力打造特色化、高品质的公共生活空间,多维营造向善向美的城市氛围,努力构筑群众共享的高品质“文化家园”,其目的就是要在沉浸式的新场景中涵养出“开放包容、创新创意、现代时尚、文明向上”的城市文化特质,内外兼修,不断打造可承载生活与就业、休闲与度假、学习与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理想家园、幸福之城。

由此看来,2020年“来江宁织造幸福”城市品牌的发布,既非一句简单的口号,也非一时的追风造势,而是借“江宁织造”的繁盛一语道尽江宁最富历史底蕴的城市特质。众所周知,江宁是南京的旧称之一。历史上的江宁,曾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与上元县同为南京城的母县,史有“上元之民善商,江宁之民善田,龙都之民善药,善桥之民善陶,陶吴之民善剞劂,秣陵之民善织,窦村之民善刻”之说及“天下望县、国中首善之地”之美誉。

根据中国城市本土化的“城市定位五原则”,江宁若想进一步将久负盛名的在地资源转化成唯本土所独有的文化资本,建议要更具系统化地挖掘好、讲好“江宁织造”故事,全方位推动“江宁织造”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历史上的繁华繁盛与今时今日的全要素发展遥相呼应,在跨越时空的交相辉映中进行城市文化资本的再生产,着重打造“来江宁织造幸福”这一城市文化资源的“唯一性”,进而构建出江宁可观可感的城市“幸福”理念与价值导向。

张鸿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