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江宁作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经济强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江宁路径。
守好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我们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生态系统保护难度加大等挑战。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得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支撑点。对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实行严格的保护,逐步有序退让退出擅自占用岸线、河段、土地利用和布局的产业和工程。江宁区把人类生活范围扩大挤占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还给自然,努力把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长江大保护”的生态文明样板区。新济洲的上岛公路从码头修到核心区便戛然而止、除科教需要外只有少量人员在合理利用区工作,为的就是把人对生态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垒好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加快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基底。
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刚性约束。要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注重自然地理格局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区域之间的系统协同性,不断提高生态修复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江宁汤山的采石场由于长年的露天开采和人工破坏,形成数个落差不等的矿坑宕口。江宁以国家“城市双修”试点为契机,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植被与矿山资源,通过湿地、草甸、湖区等景观元素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恢复和景观风貌恢复,将废弃矿坑群修复为“矿坑公园”,不仅解决了多年开采留下的大片山体裸露、废土废渣堆积、扬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还使曾经黄沙漫天的矿坑变成“天然氧吧”。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动力,持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修复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使绿水青山更好更美,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金山银山。江苏园博园建设过程中,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独特的现有资源,对遗存的厂房和生产线改造升级,在矿坑中重构绿色生态系统,区域内整体绿化面积由之前的不足10%提升至80%,公共区域绿化面积达166公顷,森林抚育总面积约91.22公顷。园博园正式开园之后,各项营业数据就比肩黄山、九寨沟等老牌著名景区。近年来的综合旅游收入不断创历史新高,绿起来、富起来,便是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双赢”的最好注释。
没有保护的发展没有前途,没有发展的保护没有出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是搞好经济建设。江宁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勇于变革创新,不断拓宽通道,已经做出了生动的实践。
刘伟京(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