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设备焕新赋能实践教学,师徒匠心传承工匠精神

近日,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实训库房里一场 “实训设备焕新行动” 悄然展开,资阳市李宏汽车维修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李宏带领学校2024级汽车技术集训队学员,耗时6天完成75把机械工量具(价值15450元)、25台万用表(价值4500元)等教学设备的维护工作,97台设备从 “锈蚀卡死” 到 “精准归位” 的蜕变,不仅保障了学校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成为学校践行 “实践育人” 理念的生动注脚。

一把千分尺的 “重生”:打磨的是工具,培育的是匠心

在机械量具维修区,60把成量千分尺曾因长期使用后保养不当,2/3陷入 “锈蚀卡死” 困境。李宏老师手持放大镜,向学员演示零件拆解:“千分尺的精度误差要控制在0.01毫米以内,这是工业检测的‘生命线’。”

学生们用细砂纸打磨锈迹、用专业润滑剂养护齿轮,在毫米级的精度校准中体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的深意。最终74把量具恢复出厂精度,仅1把因锈蚀过深报废 —— 这场 “毫米级” 的修复工程,让学生们在实操中领悟到 “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内涵。

万用表维修区同样上演着 “技术突围”。25台万用表中,23台因档位误用、电池漏液等问题 “罢工”。学员张同学回忆:“李老师要求我们对照电路图逐点排查,仅更换保险丝就反复练习了15次。”

24名学员的 “角色转换”:从设备使用者到责任守护者

这是李宏工作室自2019年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设备维护,却首次将维修现场转化为 “沉浸式课堂”。不同于常规教学,此次维修被纳入集训队专项培训,重点培养 “设备即教具” 的责任意识。翻开维修记录册,“超量程使用”“未定期清洁”“操作不规范” 等人为损坏原因占比达82%,成为师生研讨的核心议题。

“以前觉得设备坏了有老师修,现在明白每一次使用都是对工具的‘承诺’。” 学员王同学在自己修复的游标卡尺上贴上 “每周保养” 警示标签。

这种从 “被动使用” 到 “主动守护” 的转变,正是工作室推行 “维修育人” 的关键突破。数据显示,维修后机械量具完好率从60%提升至98.7%,万用表可用率从84%提升至92%,更有12名学员主动申请担任 “设备管理员”,构建起 “学生自主管理 + 教师定期巡检” 的全新模式。

一场维修行动的 “蝴蝶效应”:折射学校教学改革新图景

当修复后的97台设备重新投入实训教学,它们承载的已远超工具本身的价值。汽车技术专业负责人指出:“设备维护不仅是保障教学的‘后勤工作’,更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核心课程’。李宏工作室的实践,正是学校‘以赛促教、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微观映射。

此次行动推动的三项改革尤为引人关注:建立设备全周期管理档案,将维护保养纳入实训考核标准;开发 “设备护理” 微课程,把维修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教学资源;与本地汽修企业共建 “设备运维实训基地”,将课堂延伸至生产一线。这些举措不仅破解了 “重使用、轻维护” 的教学痛点,更构建起 “教 - 学 - 管 - 产” 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闭环。

正如李宏在维修总结会上所说:“职业教育要教会学生两件事 —— 用好工具的技术,守护工具的责任。” 从精密量具的毫米级修复,到万用表电路的精准校准,这场看似普通的设备维修,实则是学校深耕实践教学的缩影。

它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当职业教育将 “工匠精神” 融入每一个教学细节,当课堂与生产现场实现 “无缝对接”,培养 “德技并修”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教学设备的 “小维修”,撰著的是学校实践育人的“大文章”。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正以这样的 “教学微改革” 为起点,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输送更多 “懂技术、会维护、敢担当” 的新时代工匠。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