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 | 关键在于“清单之外”

“清单管理”一词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日前,江苏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编制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备受关注;一些地方出台政商交往“正负清单”,为政商关系设定行为指引……实施“清单管理”,以一张清单规范涉企事项,释放出以法治护航、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鲜明信号。

实施“清单管理”,是落实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企的有力抓手,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有效举措。有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在清单中明确规定“谁来查”“怎么查”“何时查”,涉企行政检查就有了依据和遵循;有了涉企收费清单,哪些费用该收、哪些属于违规收费一目了然,企业有了一本“明白账”;有了政商交往正负清单,政商交往的“楚河汉界”就更加清晰,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就有了“硬杠杠”。应该说,“清单管理”将“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转化为“清单之外无权力”的约束,有助于提升决策和执行中的透明度,其作用和威力令人期待。

然而,“清单管理”也不是“灵丹妙药”,有了清单也不代表“万事大吉”,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既要落实“清单”,做好“清单之内的文章”,也要做好“清单之外的文章”,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检查”“清单之外无例外”。显然,当“清单之内”的事情都落实后,如果“清单之外”又来一些这样那样的、改头换面的、名称各异的“检查”“调研”,那么,这样的“清单”即便落实得再好,恐怕也无济于事。

换言之,实施“清单管理”,不仅要清除那些有违法治要求和市场规律的“检查清单”,更要摒弃那些歪曲的“权力观”“利益观”“企业观”,清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作风。比如,有的人觉得“企业就是不可信任的”“多检查总没错”,分不清政府与市场的权力边界,搞不清“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之间的区别,心里总有某种“检查执念”,甚至把涉企行政检查当成凸显自身权力和存在感的手段;再如,有的人把经营主体当成“摇钱树”,把检查当成捞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把行政检查权力异化为寻租的手段,在涉企检查时有着强烈的利益冲动;又如,有的人在落实“清单管理”时搞形式主义、“选择性执行”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明里一套、暗里一套”,使“清单管理”走形、变味、落空,等等。显然,如果“清单之外”的这一系列问题不解决、一系列因素不清除,“清单管理”的威力就可能打折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落实“清单管理”,关键在“清单之外”。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核心是要处理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查封等问题,出现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罚款等行为,出现将检查包装成“调研指导”、把干预企业美化为“贴心服务”等现象,核心在于市场观念不彰、法治意识不强。落实“清单管理”,既要做好“清单内的文章”,让执行者认同清单、敬畏清单,形成按清单办事的自觉,扎实把“清单”落到实处,又要做好“清单外的文章”,切实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摒弃“家长式”管理思维,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以市场理念和法治思维把“清单管理”落到实处。

(陈立民)

责编:袁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