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一’假期,劳动最快乐!”当记者走近一批新职业青年们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出这句话。眼下,新业态新职业大批涌现,露营地管家、陪拍摄影师、整理收纳师、健康照护师等职业群体不断壮大,已经悄然融入生活。对他们来说,假期不是休息,而是要竭尽全力用专业、创意和热情点亮每一个需求,用双手温暖烟火日常。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些从事新职业的青年身上,跟随他们的脚步,听听新职业的故事,并向每一位在追梦路上前行的人致敬!
老山脚下,山谷里清风徐来,平整绿地上陆续支起一顶顶白色帐篷。
5月1日一早,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里,“90后”的大马营地管家罗珊珊加固帐篷、摆开桌椅、准备餐具,早早忙碌起来。她说,节前一个月,营地陆续接到“五一”假期的预约单。今天来了6组客人,大部分是家庭聚会。

走出家门、投身大自然近年成为潮流,露营经济持续走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334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483.2亿元。“营地+研学”“营地+音乐会”“露营+采摘”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花样露营”吸引更多人走向户外。
与此同时,“休闲露营地管家”这一新兴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去年7月正式成为民宿管家职业下的新工种。“最火的时候,这块草坪上有几十顶帐篷、天幕,能容纳4000多人。”望着眼前绿意盎然的草地,罗珊珊说,她以前做赛事活动,2021年转型做营地管家,来到“大马营地”工作。罗珊珊热爱自然,擅长户外活动,已经成长为一名资深露营地管家。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年轻人渴望多元体验户外环境,这对露营地管家提出了更高要求。罗珊珊告诉记者,与酒店、民宿相比,露营是集休闲、旅游、娱乐和自然体验于一体的新业态,优秀的营地管家要“能文能武”,既要能运营、会算账,还得懂生火做饭、搭建帐篷等野外生存技能。
罗珊珊的团队是最早在老山做营地的一批人,经常带着客人在山里团建、游戏研学、观星看鸟,熟悉一草一木。这两年,营地的时令活动更加丰富多彩:4月采茶,5月插秧,6月采摘栀子花,7月、8月有皮划艇、桨板活动,秋季徒步登山,体验伐木、劈柴乐趣。“靠山吃山,我们能提供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随着露营风盛起,老山周边大大小小的露营地层出不穷,罗珊珊知道的就有10多家。有人说,露营门槛越来越低,甚至有块草坪,就可以搞露营。但在罗珊珊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客人口味不一,千篇一律搞露营肯定行不通。面对不同需求,还是要做个性化的产品,让有质感的服务“被看见”。
露营风刮到村民家门口,带动不少人致富。罗珊珊的管家团队里其他4位全职管家,他们都是村里人,月收入4000元。营地每次举办采茶活动,管家带队到茶园里采茶、炒茶,请茶农讲茶叶种植和炒茶技艺,每人149元的体验费用里,茶农能拿50元。
说罢,罗珊珊看着远方飘来的白云说,“这里就是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