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在江苏东海县,分析“美甲饰品”相关企业的新增与注销数据,存续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52家,增长至2024年的10098家,近五年暴增了超过190倍。该产业不仅已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极,更是全球核心产区。
最新出炉的《启信宝穿戴甲市场洞察与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穿戴甲(及广义的美甲饰品)相关产业呈现出显著的地域集聚特征。以“美甲饰品”为关键词搜索,相关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总数超过29万家。在这些企业中,江苏省以29,187家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和海南省分别以25,538家和25,288家企业数量紧随其后,位列全国第二、第三。
东海县穿戴甲行业的起步可追溯至2019年,借助当地良好的电商基础,该行业迅速从最初的甲片装饰品生产供货,发展成为集“原材料生产—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据东海县穿戴甲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全县穿戴甲销售额近80亿元,较前一年增长166.7%。
近年来,穿戴甲产品逐渐从基本装饰需求向承载文化内涵和个性化表达转变,设计创新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敦煌飞天、故宫元素、传统节庆、国潮动漫等主题的穿戴甲产品层出不穷,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更成为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东海县充分发挥水晶产业积淀优势,将甲片生产与水晶加工技术深度绑定——穿戴甲上镶嵌的锆石、水晶等装饰材料,正是水晶饰品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不仅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更大幅降低了穿戴甲装饰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当地水晶产业积累的精细化打磨、雕刻设计等技术人才,为穿戴甲产品的个性化、高端化提供了核心支撑,形成“水晶原料—饰品加工—穿戴甲生产”的完整链条。
同时,《东海县手工穿戴甲产业发展三年规划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底要达成年产能5亿副、销售额300亿元的目标。此外,东海县将传统水晶产业的B2B模式升级为“电商+柔性生产”的B2C链路,实现从设计、生产到全球销售的闭环。
东海县的实践表明,“延链”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更是县域经济突围的重要策略。水晶产业与穿戴甲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全国县域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延链”路径,即立足本土优势,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向消费端高潜力领域延伸价值链,方能激活“老产业”的“新生命”,实现产业链价值倍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