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越剧演员陈丽君一句“贾宝玉是长子长孙”的言论,引发舆论震荡。南京大学教授苗怀明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基于《红楼梦》原著指出陈丽君的常识性错误,然而,部分粉丝却将这一学术批评视为对偶像的人身攻击,甚至通过骚扰电话、辱骂等方式围攻苗怀明,令其“被网暴到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陈丽君作为饰演贾宝玉的演员,出现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暴露出其在角色研究上的不足。这句误读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本质上源于艺术创作与经典阐释的断裂——当流量明星以“文化传播者”自居,却缺乏对经典文本的基本敬畏时,专业性与娱乐化的冲突便显露无遗。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她已以鞠躬落泪的诚恳姿态致歉,此事本可就此翻篇。然而,事件的走向却令人始料未及。苗怀明教授基于学术立场的纠偏,却意外演变成一场网络暴力事件,背后的根源值得深思。
为何粉丝对明星的错误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敏感与抵触?当陈丽君将宝玉误称为“长子长孙”时,粉丝第一时间不是反思偶像的知识盲区,而是将问题转化为“谁有权定义正确”。争议发酵期间,部分粉丝撰写《陈丽君对宝玉的解读无误》等文章,试图强行洗白,甚至将学术讨论与“抹黑偶像”挂钩。“我的爱豆绝不能错”的“饭圈文化”,使得任何对偶像的正常批评,都会被自动解码为“恶意攻击”,以及对其商业价值的潜在威胁。这种认知扭曲在社交媒体中形成“回音壁效应”,不同意见被迅速消音,最终演变为群体性攻击行为。
对于“饭圈文化”,人们并不陌生。在娱乐圈甚至体育圈,“饭圈文化”频频引发事端,网信等多部门持续打击文娱领域“饭圈”乱象,也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乱象依然存在。此事犹如一面镜子,照出“饭圈文化”的不良影响,正在对社会理性与文化传承造成冲击。它将偶像捧上神坛,让粉丝失去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的能力,混淆基本的是非对错。在这种氛围下,知识传播被流量逻辑绑架,理性对话被情绪宣泄取代,文化对话的空间被挤压。长此以往,经典文学的价值难以传承,社会的文化根基将面临动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饭圈”乱象也非一日之功。教育系统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理性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青年建立正确的偶像观。平台方需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涉及人身攻击的言行“零容忍”。更重要的是,社会应重建尊重知识的价值共识,让学术批评回归其应有的尊严。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需要保持必要的定力。苗怀明教授在遭受攻击后,仍坚持“我过去这样做,现在这样做,将来我还会这样做”的立场,这种姿态值得致敬。
一场“长子长孙”引发的讨论,本应成为经典启蒙、文化对话的窗口和契机,却因“饭圈”暴力沦为令人痛心的闹剧。打破“饭圈”暴力的恶性循环,需要每个理性个体的觉醒,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重建对知识的敬畏、对理性的坚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流量的喧嚣里,守护文明传承的精神家园,让经典文化在理性的土壤中焕发新的光彩。
(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