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老胡论见 | 给汽车门把手立新规:对看似酷实则险说“不”

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新能源汽车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一度被视为科技感与美学设计的典范,却在一次次断电失灵、救援受阻的实践中暴露出致命隐患。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意见征集公告,这看似对一项技术细节的规范,实则是一场关乎用户体验、产业升级与生命安全平衡的重新调整。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流行,源于车企对“降低风阻”“提升续航”的极致追求,以及消费市场对“未来感”设计的盲目追捧。然而,这种设计看似酷、实则险,在事故断电、高温起火等极端场景中,往往因机械结构失效或操作标识不清,导致车内人员逃生困难、外部救援延迟。例如,某车型碰撞后因电路中断车门无法弹开,消防人员需破窗施救,黄金救援时间被严重压缩。这充分说明,当创新脱离实际场景验证,便可能从加分项沦为致命短板。

此次工信部拟定的标准可谓直击痛点:一是安全冗余设计‌,强制要求车门把手在断电、碰撞后仍能独立开启;二是标识可视化,确保紧急状态下能够迅速发现,降低误判风险;三是建立全链条安全屏障,杜绝夹手、误触发等衍生问题。

这一标准既是对车企“重炫技、轻安全”倾向的纠偏,也为行业划定了创新不可逾越的安全底线。

工信部此次意见征集,既是对生命权的敬畏,亦是对产业可持续发展逻辑的修正。对这个新标准,老胡举双手赞成,毕竟,真正的科技感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任何创新都需以“人”为尺度校准方向。当车企学会在风阻系数与逃生概率之间找到平衡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超越“野蛮生长”,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丨AI胡波

统筹丨唐澄 杨丽

剪辑 | 陶蓉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