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19年的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著名民族实业家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三厂,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家百年名企,一次次开创纺织领域的技术先河,一笔笔书写合规经营的发展故事,以诚信守法为本,成就了一段税企共谋发展的动人篇章。
风起湖畔,“诚”筑民族企业之基
地处江南的江苏省无锡市,素有“太湖明珠”的美誉,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摇篮。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无锡一棉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持合规经营与诚实守信的理念,涌现出许多生动案例。
创始人荣德生的书房中高悬“戒欺”二字匾额,这不仅是他的经营之道,也是荣氏家族的家训。即使在申新三厂刚起步的艰难时期,也绝不在生产经营中弄虚作假。凭借优良的品质和诚信经营,申新三厂在与当时占据国内主要市场的洋商洋货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打响了民族品牌,赢得广泛认可。
百年以来,无锡一棉确立了“传承+创新,打造经典”的核心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诚实守信与合规经营,贯彻财税政策、遵守财税法规、致力税企联动,努力打造“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产品特色化、贸易全球化”的世界一流高端纺织集团。从荣氏家族的“戒欺”家训到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合规经营,从多年获评纳税信用A级到实现“税企联动”,走出了无锡百年工商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经营之路。
“作为国内纺织行业龙头,无锡一棉肩负着表率作用,‘A级纳税人’就是我们企业实力和社会形象的最佳注释,而守法经营更是百年老厂的根本原则。”在无锡一棉纺织集团董事长蔡赟看来,诚信守法、合规经营不仅是一脉传承、一以贯之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拓展市场、稳步发展的底气和保障。
受益于良好的纳税信用级别,无锡一棉在对增值税留抵税额返还、即征即退政策、出口企业退(免)税等方面,一直享受绿色通道、便利服务、优先办理、简化流程等激励服务。“在项目审批、参与招投标和申请信贷申请时,‘A级纳税人’更像是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蔡赟认为,纳税信用级别的评定和日常维护,更像是税企之间的双向奔赴,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实施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更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吸引更多资源。“无锡一棉传承着合规经营的‘基因’,每一任管理者都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这条合规经营的‘血脉’。”蔡赟说。
赓续奋进,“规”拓扬帆出海之途
作为国内高端纺织市场的排头兵,无锡一棉坚持以“走出去”落子海外布局,积极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远赴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项目投资总额7520万美元,年均产值4.55亿元,现已形成10万锭纺纱能力,并逐步成为中非纺织合作的标杆企业。
海外拓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棉埃塞项目的调研、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国别税制差异、涉税风险、不同投资周期适用的税收政策,以及地缘冲突、外汇波动等不确定因素,都成为企业“走出去”路上的隐形障碍。
投产前夕,无锡税务部门组织业务骨干,带队上门辅导境外投资涉税问题。为便于企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税务部门简化跨大类申报流程,理顺境内外企业的贸易结算和涉税事项。同时还在项目建设、生产和利润分配阶段,分业务、分税种、分需求为企业定制推送涉税辅导方案,帮助企业依法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个人境内外所得合并等税务政策。不仅帮助企业合规匹配适用政策、实现应享尽享,又针对可能出现的国际税收风险提出合规提醒,协助企业完善对外投资的内控机制,堵塞管理漏洞,为埃塞项目的顺利落地运营提供了坚强保障。
“税务部门全程参与我们的项目方案,每个阶段都给予了科学及时的政策辅导,并指导我们完善内控机制与交易架构,让一棉的出海之旅更稳健、更安全。”而最让蔡赟记忆深刻的是,新冠疫情期间,无锡税务部门梳理了常见涉税事项的政策和操作指引,推行“云课堂”“云审批”“云服务”,将出口退税全流程办理时长从半个月压缩至2个工作日,高效缓解了海外项目运营的资金畅通、物流压力。
目前,无锡税务部门持续深化“一路税行”品牌建设,推动构建“一带一路”税收友好型环境。为护航“走出去”企业行稳致远,全面梳理全市外资、“走出去”、享受税收协定等六类跨境企业清册,整合跨境投资相关税收政策,编制涵盖当地营商环境概况、税收制度概况、税收协定详情等方面的“走出去”税收指引,为企业明晰投资环境、走好海外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智造向新,“惠”促产能升级之变
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特高支紧密纺智能制造车间,映入眼帘的是雪白的纱锭,它们宛如琴键般整齐排列,驱动着纱线飞速旋转。在这里,平均1万枚纱锭仅需十几名工人操作。
随着无锡一棉多年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产量提升19%,生产效率提升15%,不合格品减少13%,运行成本降低11%,工人劳动强度降低30%,万锭用工控制在15人以内,先进生产线仅需10人,用工成本降低20%,成效显著。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大,用工难、用工贵。在企业智改数转、设备改造升级、产品创新过程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加计抵减等一系列税收优惠的享受,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税费优惠对企业改进生产工艺的助推作用非常直观。”一棉财务负责人赵杰算了一笔账。“近年来,一棉累计投入近6亿元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建设,享受的各项税费优惠达7000万元,已超智改数转总投入10%。”
为帮助企业“减负担、添动力、快转型、优创新”,无锡税务部门以“一对一”的税务营商专员、“一企一策”的团队化帮扶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把脉问诊”转型升级路上的涉税难题,多措并举推动税费优惠直达快享,同时完善税收大数据分析,确保政策适用的合规性和精准度。
产能要升级,产品要创新。由一棉自主研发的特高支精梳纯棉紧密纱,填补了国内空白,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成为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获评行业“特高支纱技术创新中心”。
在赵杰看来,正是税收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创新研发驱动力,形成了税费减免、节约资金、引流研发、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2024年,一棉积极开展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项目研发,受益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100%全额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利好,我们投入项目研发的400万元可在项目投运后全额计入研发费用,节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约100万元。”
为让企业合规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无锡税务部门辅导一棉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从税务核算到税务申报,从税务风险评估到税务遵从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既能提升税务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税法遵从度,助力传统纺织企业织出新质生产力之花。
通讯员:李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