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见过吗?85年前的这张大学毕业证上有毛主席的题词

交汇点讯 “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7月3日,一张诞生于抗日战争之中,印有毛主席题词,被精心保存了85年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大学毕业证书出现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这张两个手掌大小的薄薄毕业证书早已泛黄,但纸张没有任何皱褶残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史学专家王晓华介绍,这张证书能从抗战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保留下来非常珍贵、稀缺,“现在在全国范围找不出10张”。

轻轻翻开证书,记录了证书主人王云的学习经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第二大队第一队学员王云学习期满本校考察学习成绩尚属合格准予毕业特发给毕业证书。落款时间是1940年5月30日。

王云

“我的父亲王云是河南许昌人,1938年在抗日宣讲团的感召下加入革命,后来辗转到了郑州,最后从西安到达延安,成了抗大第五期学员,在延安学习了近一年时间。”王云之子王晓思告诉记者,王云非常珍视这张毕业证书,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工作和生活地点经常变动,但这张毕业证书一直珍藏在身边。

王晓华介绍,抗大8年时间招了8届学生,总人数在10万人左右,王云所在的延安本部招了3万人。王晓华说,毕业证书上,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为第二期毕业生所写,后来几期毕业证沿用了这个题词,激励了广大学员。

1943年春天,太行第六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第一分队在杨庄合影

王晓思认为,父亲用他革命的一生践行着这张毕业证上毛主席的题词。王晓思介绍,王云抗大毕业后担任了太行六分区宣传队宣传员、中原野战军文工团队长,1947年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参加淮海战役任随军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战斗文工团创作员。1951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调至南京军区,担任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编剧、创作组长。著有话剧《为了幸福》《决战》《水往高处流》,电影文学剧本《江山多娇》等作品。

左为王晓思 右为吴先斌

王晓思还捐赠了其父的新华日报华北版通讯员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及勋章证书、南京军区授勋典礼邀请函,及其太行山生活的老照片等。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表示这些被王晓思和家人视为“传家宝”的珍贵文物后期将被展陈出来,让大家通过历史物件和故事感受抗战的温度与力量。南京晓庄学院“穿越时空的和平之声”社会实践团的十余名师生也见证了此次捐赠仪式,他们通过聆听捐赠者和专家讲述,触摸历史物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 

责编:孔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