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度假区仅用1个工作日,就成功为区内两家企业新建生产项目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五证”;盐城市阜宁县仅用5个工作日就为投资10亿元的中航化高端阀门项目,办理好从工程规划许可到施工许可的一切手续……近段时间,我省多地大力革新招商引资思维,积极从过去 “拼价格”转变为“拼内涵”,受到客商点赞。
招商引资,是各地促经济、谋发展的重要抓手。过去,不少地方的招商引资人员带着“礼”上门招商,许以给土地、返税收、送补助等各种优惠。这种比拼短期让利的“价格战”式招商,弊端日益凸显,推高了招商成本,形成“内卷式”竞争、“内耗式 ”发展,易让投资者过于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投资者被优惠政策吸引而来,一旦优惠期结束,就可能“拍屁股走人”,寻找下一个“政策洼地”,缺乏与当地共同成长的意愿和动力,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全面推进,从中央到地方严格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坚决打破过去拼税费、拼补贴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在此情况下,改变思维,转向比拼综合服务能力的“拼内涵”,应是新时代招商引资的重要选择。
“拼内涵”,重点要注重地方自身价值的挖掘与提升。地方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生态闭环,通过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发展优势,吸引投资者。优化营商环境是“拼内涵”招商的关键。政府要从“管理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从“定时定点”服务向“随时随地”服务转变, 在常态化服务上下足功夫,建立以企业感受为核心的评价机制,通过推行“一网通办”“全程代办”等服务模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构建起一流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生态和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打造创新生态也是“拼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投资者更愿意在当地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带动整个地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从“拼价格”到“拼内涵”的转变,不仅对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投资者来说也是好事。企业能够在更公平、更优质的环境中发展,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让政府、企业、社会在良性互动中共同进步。
招商引资从“拼价格”转向“拼内涵”,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只有摒弃短期利益诱惑,专注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真正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动作为,也需要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孟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