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此程暂别!南京,我们来日方长

10月18日晚,南京奥体中心。终场哨声落下,记分牌8:9的数字定格,南京队主场憾负泰州队,无缘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决赛,2025赛季“苏超”征程就此落幕。场馆里,灯光温柔地洒在六万多张脸庞上:有人欢呼的余韵停在嘴角,有人眼角挂着未干的泪,有人沉默望着刚刚结束拼抢的绿茵场。

60396、60633、60817、61106、61355……自7月5日移师奥体,这座曾见证江苏足球巅峰的“圣地”,一次又一次被热爱填满。而今夜,61565人的上座人数再次刷新了“苏超”纪录!观众越密集,呐喊越炽热,城市的心跳也早已和赛场的节奏同频共振。

回顾这个赛季,多场燃情对决成了刻在南京乃至江苏、全国球迷记忆里难忘的鲜活印记。

还记得那场被称为“一哥之战”的对决吗?南京与苏州这对“江苏双子星”城市在90分钟里攻防交错、你来我往,从边路突破到禁区混战,拼至最后仍难分伯仲,最终以“苏超”首个零进球战收尾。这份旗鼓相当的较量,也让“奥体重逢”的初体验更显深刻。

难以忘怀“苏超”百日那场双向奔赴的温暖。8月15日的奥体看台,六万多人的身影里,南京蓝与盐城红交织成流动的色块,却无人被视作“客队”。“欢迎回家”“谢谢南京”,你赠我暖意,我还你真诚,球员间的青训渊源、球迷间的旧识情谊,让主客界限悄然模糊。

图源:南京发布

难以忘怀绿茵场上那些奋力拼搏的身影:化身“高空轰炸机”的戈伟用两粒势大力沉的头球逆转局势,书写着“老将不老”的决心;驰骋射手榜前列的滕帅以三粒进球完成“苏超”历史上首个帽子戏法,也让那抹跃动的黄发成了联赛最鲜活的符号;初登赛场便敢打敢拼的司俊琰,在淘汰赛关键战中顶住压力,一脚劲射破门为南京队率先打开局面;还有防守端表现稳健的郑豪,在南京队“零封”常州队的比赛中,多次飞身拦截对方传球、封堵射门路线,用顽强守住球门不失……沉稳坚韧的“老男孩”与锐不可当的“新生代”,共同谱写了南京队在“苏超”赛场的拼搏乐章。

图源:南京发布

如果说激烈对抗构筑了“苏超”的铮铮铁骨,那么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则铸就了它的绵绵柔情。

难以忘怀那些散落在赛场内外的温柔瞬间:暴雨中,球员们或徒手护着小球童,或展开球衣筑起遮风挡雨的“庇护伞”;教师节特设的致敬方阵,让赛场成了传递敬意的课堂。还有那些背对球场、面向看台的安保人员,离绿茵最近却难赏一球,仍用挺拔的背影筑牢安全防线;汗流浃背的志愿者穿梭看台,递上温水、指引座位,用细致的服务守护每位球迷的观赛体验。

图源:网络

六万余名观众仅用26分钟便完成“丝滑”离场,无人推搡,只余有序谦让;散场时大家主动清理身边垃圾,留下一个“片纸不留”的洁净看台。这群既喊得响助威口号,又守得住文明秩序的南京球迷,把素养刻进了观赛的每一环。

这些藏着温度的瞬间、守着秩序的举动,无不是南京作为“博爱之都”最生动的注脚。这份浸润在细节里的城市品格,不仅让“苏超”超越了赛事本身,更在南京的文明名片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崭新一笔。

图源:南京发布

很高兴以“苏超”的方式重新认识你,你是既能挥洒热血,也能传递温情的南京;是既能直面挑战,也能包容一切的南京。

赛事有期,热爱无界。此程暂别,我们来日方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刘海琴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