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资讯 > 正文
留住里下河乡愁的“根”,姜堰兄弟俩搜集400多件“旧宝贝”建陈列馆
2019/05/17 19:23  新华报业网  王国柱 赵晓勇  

  交汇点讯 用木炭的熨斗、手摇式电话机、老式算盘和杆秤…… 这些几十年前活跃在泰州里下河地区的日常用品,如今被统一陈列在泰州市姜堰区城郊一家民俗陈列馆。该陈列馆负责人丁迎春、丁迎松是一对兄弟,他们用了16年的时间,搜集了400多件“旧宝贝”,供人免费参观。“成立民俗陈列馆,是为了留住乡愁的‘根’,不管时代多变迁,始终记得我们从哪里来。”5月17日,面对来访记者,兄弟俩坦言他们收藏的“初心”。

  

  在兄弟俩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姜堰城区马场的该陈列馆。陈列馆分内、外两个展区,在内部展区,记者看到一些老物件或挂在墙上,或陈列在玻璃橱窗内。它们包括手摇式电话机、熨斗、水烟袋、凯歌牌收音机、煤油灯、马灯、粮票、老式算盘和杆秤等等。指着其中一台手摇式电话机,弟弟丁迎松告诉记者,电话机是30多年泰县单马公社群英大队(今姜堰区三水街道马场社区)用来联络上级部门的,不能直接拨打,只能先手摇机身一侧的把柄,接通上级部门的总机后,由总机再转接所需的单位,遇总机无人值班,只能作罢。后来,该电话机被弃用,一直保管在原大队老书记家。10多年前,他上门说明收藏目的后,老书记转让给了他。一侧橱窗内的两只老式熨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只形似装盛食物的器皿,其底部平滑。丁迎松介绍,该熨斗是清朝当地大户人家熨烫衣服所用。使用前须将烧红的木炭放入熨斗的“斗”内,待熨斗底部发热后,便可使用。但由于熨斗底部热度很难控制,熨烫衣服时,须在衣服上面覆盖一层布,以防衣服被烫坏。设立在橱窗内的粮票等票据,则无声地叙说着计划经济年代的那些蹉跎岁月。

  

  记者看到,陈列馆的外部展区被建成一个古石园林。园林内,数组当地老百姓用来磨豆腐的石磨,首尾相连后被组合成“流水线”,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两根高高的拴马石与一只饮马槽构成另一组有趣的造型。雕有“福”字的石梁,以及刻有鹿、鶴图案的门当,被设计成一方大门。“鹿、鶴谐音六合,寓意六合同春,反映里下河独有的吉祥文化。”丁迎松说。包括这些石制品在内的400多件藏品,都是他和哥哥一道走家串户搜集而来,很多是花钱购买的,前后历经16年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丁迎春、丁迎松兄弟多年前就离开了家乡,现在湖北武汉发展,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告诉记者,尽管武汉距离家乡较远,但兄弟俩还是经常回家,除了回来看母亲外,就是想着要把民俗陈列馆打造好。他们希望通过这些“老宝贝”留住乡愁的“根”,借免费开放的形式,让更多的里下河的人不要忘记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宝贝”,明白我们来自何处,珍惜现在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交汇点记者 王国柱 赵晓勇 通讯员 赵中华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