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走,共同开启一场追“光”之旅!苏州高新区院所、企业“抱团”创新
2023/03/31 09:04  新华报业网  

  太湖光子中心1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49亿元;太湖光子中心“牵手”上海工研院,共建“超越摩尔”光电产业创新中心……近日,2023年先进技术成果交易大会苏州高新区分会场活动在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举办,一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启动,为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增添新动能。

  光子产业是当前苏州下大力气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8月,苏州抛出“太湖光子中心”的建设课题,明确要将太湖光子中心建设成世界级光子创新中心。作为太湖光子中心建设的主阵地,苏州高新区责无旁贷挑起重担。连日来,记者走进苏州高新区,倾听一家家光子企业的追“光”故事,感受苏州光子产业的发展活力。

  企业“抱团”,集群效应更强

  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漓江路56号,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大楼里,一条由多家光子企业组成的“微型”产业链正在紧密运作。

  大楼三层落户着苏州金橙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及振镜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光子企业,在激光加工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走入工艺室,十几名工艺及测试工程师分成几组,对几款振镜加工系统做测试。在电脑端导入、绘制好加工图形后,只见振镜加工系统以极快的速度沿着规划路径发出一束束激光,相应的图形便很快被“打印”了出来。而这家企业的楼上,就是国内超快激光器领军企业——华日激光。

  两家企业不仅是“邻居”,更是亲密的合作伙伴。金橙子在激光控制系统上有着丰富经验,华日激光在超快激光器研发、生产上具有优势,两方交流后一拍即合展开合作,推出的玻璃激光加工系统产品可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等多个领域的硬脆材料加工上,很快这款产品就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这幢大楼里,多家不同领域的光子企业串珠成链,成为彼此的合作伙伴。而这条串联的“主线”,就是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长光华芯与苏州高新区共建了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引入一批半导体激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产业化项目,大楼里的“微型”产业链悄然生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都联合起来,大家携起手来做优生态,才能让产业更具活力。”长光华芯董事长闵大勇有着20多年的激光行业经验,曾带领团队建起全球第二条、国内唯一一条6英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生产线,对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在他看来,要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协同”二字。

  然而,要促成这样的合作却并不容易。“比如说一家企业去与上下游联合研发时,大家往往会在知识产权等方面有很多顾虑。顾虑一多,双方的合作就零零散散。”闵大勇说。

  要推动上下游企业的联合协同,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平台十分必要。去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在苏州高新区成立,由苏州大学作为秘书长单位牵头组织,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届联盟理事长单位,并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澳大利亚技术科学及工程院院士吴鑫华等作为激光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先后吸引了500多家相关成员单位加入,“抱团”求发展。

  如今,企业“抱团”的火热场景,正成为苏州高新区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鲜明注脚。越来越多光子企业携起手来同向发力,成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最佳合伙人”,推动光子产业加速跑进“春天里”。

  院企携手,创新活力更足

  光子企业的“灵魂”在坚持创新,市场竞争很残酷,创新者才能掌握主动权。早在几年前,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着手布局光子产业赛道,现在精密光机电已成为公司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保持高强度的研发力度,科技研发投入占比15%以上。得益于技术的创新迭代,企业发展的速度很快。”企业首席技术官曹葵康介绍。

  然而快速发展之下也有忧虑。曹葵康说,光子产业是技术密集的产业,必须根据时代和客户的需求不断更迭升级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大量的时间、成本投入,高端创新人才的紧缺,这些都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这几年,天准科技通过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加速科技创新,这样的尝试源于对现实的考量:院所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积累和人才储备,而企业有产业化的经验,双方合作能让创新技术得到高效利用。

  通过院企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在苏州高新区,这样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可操作性。这些年来,苏州高新区先后集聚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浙大苏州工研院、苏州光电院等超百家大院大所,为光子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囊”支撑。

  资源有了,要如何让院所、企业的研究方向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无缝对接?创新联合体就是有益探索,去年,在苏州市政府的牵头下,一个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搭建起来,由长光华芯牵头,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东南大学、浙大工研院、中科院医工所等12家院所共同组成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创新联合体”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样的机制下,院企成为一个整体,“强强联手”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不到半年,就成功把35W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送到生产线,以惊人的速度实现批量生产。

  生态升级,发展前景更广

  只有温润适宜的生态土壤,才能让产业创新集群加速成长。作为制造业大市,苏州有着发展光子产业的天然生态优势,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涵盖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和491个工业小类,是国内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也正是这一点,吸引了金橙子落户。“我们在选址过程中,考察过华中、华南等不少地方,这里最让我们动心。”企业总经理张敏说,金橙子的主要客户群是制造业企业,而苏州大量的工业企业,不仅对企业开拓市场有利,还能够帮助企业开拓思路打造出面向更多应用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不久前,金橙子决定将新的研发大楼落户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当地派出专员“一对一”服务企业。“从发展理念到产业环境,再到服务品质,苏州与我们都非常契合,这里是我们的不二之选。”

  当前,苏州高新区正以太湖光子中心建设为重点,促进政产学研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光子中心和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然而,苏州高新区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这个目标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完善的生态,产业发展才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产业生态的优化,离不开更优质的配套载体。在五台山路北、金沙江路东,苏州科技城光电产业园新建2号厂房已经完成封顶。这座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将为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芯片、激光器等企业提供优质载体保障。此外,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的太湖光子科技园已经投入使用。

  更加优质的服务也一个个跟上。翻开苏州高新区专项支持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高光20条”,该区发起设立了规模100亿元的光子产业创新投资基金;对新建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分阶段给予最高2亿元资助;对引进重大创新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的资助;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内外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等国内外一流人才(团队),按照“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单个项目综合扶持不低于5000万元。此外,苏州化合物半导体与激光芯片概念验证中心也正式落地,为早期成果配置资金、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就地交易、就地应用。一揽子举措,为企业创新扫除障碍,让追“光”者放心奔跑。

  截至2022年底,苏州高新区光子产业规模已超600亿元,集聚光子企业超200家,基本覆盖了光芯片及关键材料、光器件及模块、激光制造等重点方向。

  这场追“光”之旅才刚刚起步,更多热血故事正在继续上演。作为太湖光子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地,这段时间,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先后组团前往武汉等地考察、推介,加快引入光子领域优质资源。“我们将继续梳理光子产业发展路线图,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光子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加速推动太湖光子中心品牌建设,力争到2025年,光子产业营收规模达到1000亿元。”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相关负责人说。

  从太湖出发,苏州的追“光”人们正加速奔跑,向着更加美好的远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悦勤

  (苏州科技城管委会供图)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