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打开6000年前的考古“盲盒”,最早的“无锡人”重现天日
2023/06/02 19:51  新华报业网  

  马家浜文化是无锡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说是无锡地域文明之源。6月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探源科考舱”内,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马鞍遗址发掘并提取的两座距今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墓葬开展实验室考古探源,同时利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公众考古实践教育活动,打开尘封了6000多年的“盲盒”,通过展示考古的过程和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带领人们通过沉浸式的考古体验走近文物、感受历史。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此类遗址因于1959年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马家浜首次发现而得名。多年来的考古调查表明,马家浜文化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六千多年到七千年的的历史。马家浜文化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经过崧泽文化时期发展为父系社会,发展到良渚文化时期率先进入国家文明的门槛。马家浜的先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在多处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还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农具,以及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也发现过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

  马鞍遗址发掘现场

  马家浜文化影响范围,东到海滨,西达皖中平原,宁镇山脉一带,南至杭州湾及宁绍平原地区,北可达江淮之间。江苏的马家浜文化典型遗址较沪浙两地更多,如无锡洪口墩遗址、施墩遗址等,宜兴骆驼墩遗址、西溪遗址等,江阴祁头山遗址等,其他如溧阳神墩遗址、常州圩墩遗址、张家港东山村遗址、昆山绰墩遗址等。马家浜文化的出现代表着江南地区人类历史的正式启幕,因此,马家浜文化被称为“江南文化之源”。

  马鞍遗址发掘现场

  马鞍遗址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由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2年4月17日至2023年2月6日之间进行发掘。此次考古发掘是无锡市实施考古前置工作之后又一次成果,其最重要的发现是一大批马家浜文化墓葬。马鞍遗址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以中部古代河道为中心,早期先民以两岸为生活居住区。公共墓葬区分布在遗址区的东南方向。马鞍遗址共发掘面积3100平方米,发现各时期遗迹106处。其中,房址8处,灶1处,灰坑57处,灰沟13条,水井1眼,墓葬26座。其时间跨度较长,最早达到了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其他还有距今5300-6000年上下的崧泽文化遗迹,以及少量商周时期、唐宋时期的一些遗迹和文物。

  马鞍出土文物

  26座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整体呈南北向分布。墓中没有发现木质葬具,人骨保存较好,死者以俯身直身葬为主、头北足南、头部放置陶豆、耳部偶然有玉玦,腰部放置有纺轮、脚部发现有靴形器等。地层中有发现较多木骨泥墙房屋建筑碎块、红烧土等等,另外还有红陶烧制的炉箅、红陶腰沿釜(带鋬、锯齿纹、圜底)等。

  无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在马鞍遗址上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遗物有:用于捕鱼业的网坠;以石锛、石凿、纺轮、网坠为主的生产工具;以陶釜、炉箅、陶豆、陶罐、陶盆为主的日用陶器;以玉玦、玉璜为主的装饰品,这也是目前无锡地区发现的最早玉器;另有陶球、陶塑象形陶器——陶猪等,这是无锡第一次发现马家浜文化陶猪雕塑,也是无锡发现的最早的陶猪。马鞍遗址上没有发现夫妻合葬墓,单体墓葬之间的随葬品数量差别很小,墓坑大小基本一致,看不出社会等级分化,贫富差异不大,也映证了母系社会阶层没有发生分化、等级制度还没有建立的典型特征。

  马鞍遗址出土的陶猪

  马鞍遗址出土的石纺织和靴形器

  马鞍遗址出土的陶篦

  马家浜文化是无锡地域文明探源的重要文化。6月2日下午,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6座马家浜时期墓葬进行实验室考古探源,同时通过线上直播实验室考古开展公众考古实践教育。该所还邀请了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博物院等科研单位的体质人类学、岩石矿物学、粘土学、微生物学、微痕分析和科技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多角度、专业化提取墓葬内的各种信息,这是全国第一次对马家浜时期的墓葬开展实验室考古,第一次在考古发掘现场多学科专家亲自合作参与史前考古科研样品的提取,也是第一次有微生物专家参与史前考古现场的取样研究。

  考古专家现场进行考古发掘

  下午两点,在全透明可视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探源科考舱”内,装在木箱子里,编号为M74和M88的两座墓葬静静等待着考古专家的探索。“将墓葬‘打包’装箱运回,要经过开槽、套箱、防霉、防腐、覆盖隔离材料、填充发泡剂、上盖板、角钢加固、吊装搬运等一系列步骤,一步也马虎不得。”现场一位专家介绍。经过考古专家两个小时的忙碌,M74和M88尘封六千多年的秘密正慢慢被揭开。两座墓中均发现了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人骨,葬式均为俯身直身葬。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敬雷副教授判断,从骨骼钙化程度较低,骨头缝较脆弱等特征分析,两具人骨均为年轻男性,骨骼保存状况较好,在南方地区较为少见。但两位死者的具体年龄、死因、等级身份、营养状况等详细状况,还需要后期进一步研究分析。马家浜文化仍然处于母系社会,男性社会地位比女性低,俯身葬的比例较女性也为高。

  考古专家现场进行考古发掘

  记者看到,M74和M88清理出的泥土都被分类保存,考古工作人员将进行仔细清理,看其中是否含有随葬品。两座墓葬完全清理完毕还需要数天时间,“此前发现多座墓葬玉器,就是在俯身葬的死者身体下发现的,因此后期的清理发掘中,有可能会出现若干随葬文物。”现场考古专家介绍。

  刘宝山表示,通过综合分析对比6000年前与今天所处的环境差异、生活生产水平、艺术审美传承、人类体质变化等等,再次实证了无锡拥有7000年人类生活史,帮助公众了解无锡地区最早的史前文化、最早的文明形态、最早的无锡先民,把考古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变为无锡地区母系社会的“活化石”,让此次“开6000年考古盲盒”的活动真正成为一场生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现场体验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魏琳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