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传统村落江苏行⑤|古今交融焕生机,沁人绿意绕农家
2023/08/14 15:00  新华报业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传统村落的魅力所在;环境舒适、配套完善、居者乐无穷,也是传统村落的发展目标。

  走访江苏多个传统村落,记者发现,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这些传统村落中的古建老宅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村里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改善,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为村子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青山绿水间的宝藏村落

  面朝黄河故道、背靠千亩青山,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黄山前村位置绝佳。登上村里修建的望山亭,记者放眼望去,只见山林郁郁葱葱,山脚下集聚着一片拙朴的民居。在村里走走,记者的目光为一些石屋吸引,它们粗犷、厚重、沧桑。黄山前村党支部书记陈辉强介绍,黄山前村有百年历史,村里的国家级森林是几代村民接力植树的成果,山石建造的屋子经历百年仍坚实矗立。由于村内有水体分布,这个仅162户居民的村子,有着不可多得的“山、水、村相融”的空间格局。

  黄山前村背靠千亩青山

  走进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便走进青山绿水的怀抱。龟山村地处淮河入洪泽湖口,因似巨龟浮于水面而得名。村域面积约3400亩,其中水域占90%以上。村内文化遗存丰富,有“龟山遗址”“巫支祁”“淮渎庙”等6个文保单位。龟山村原党总支书记胡明江说,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龟山村即启动保护性建设——保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留古村肌理和传统文化。村里先后建成龟山民俗馆、龟山遗址公园等一批传统生态文化项目,修复龟山晚钟亭、阅淮亭、御码头等文物,建成5座旅游厕所、4处旅游生态停车场,实施游船码头、特色民宿、旅游步道等系列配套项目,还原历史村貌,更将村中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充分释放。

  龟山村因似巨龟浮于水面而得名

  “秦邮东北董家潭,清水长流几曲湾。”这句明朝流传下来的诗句,道出高邮市临泽镇董潭村的特色。村民史德元带着记者在村里参观,边走边介绍村名的由来——村里芦苇荡一望无际像“草千里”,得“董”字;又因河网密布、水深清澈而得“潭”字。如今,村里不仅保存着大会堂、瞭望台等一批历史建筑和文化设施,而且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尤其是“凤凰名沟、扣马神桩、鱼翁斜阳、古庙神钟”等“董潭八景”的故事传扬甚广。

  董潭村保存着瞭望台等历史建筑

  丹阳市曲阿街道祈钦村始建于宋代,地处丘陵、水系环绕、景色如画。村内现存20多处传统建筑,包括始建于明朝、纪念宋代太学生陈东的陈氏宗祠,始建于1610年的尹氏宗祠,始建于280年的大同古寺,建于民国初期的陈氏古宅等。古今交融,成为祈钦村令人羡慕的一大特色,也为村里涂上一层恬静安宁的色调。

  祁钦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变

  以人为本做好宜居文章

  传统村落犹如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珍珠,沉淀着千百年的时光,散发出独特迷人的光泽。它们没有一味在古韵悠长中陶醉,而是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在保护中发展,以更好地满足村民宜居宜业的需要。

  2021年,祈钦村邀请专业团队,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要求,为村庄规划形象定位、发展思路。村里实施“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五化工程,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既不破坏农村淳朴的面貌,也不做千篇一律的绿化。村里环境尤其是老百姓房前屋后的整治,一定尊重老百姓的意愿。”祈钦村党委书记吴立军说。如今,祈钦村有不输于城市小区的儿童游乐园、健身广场、池塘美景,还有城里人稀罕的山林野趣、田园风情。村委会还请经验丰富的村民组建团队,长效维护村庄环境整治成果。

  民国初期建的陈氏老宅成祁钦村打卡点

  在省级传统村落——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乡双河里社区双河自然村,灰墙黛瓦的农房整齐排列,清澈池塘点缀其间,水面映着葱郁的植被,一派清新灵动。双河里社区党委副书记程高说:“我们的老旧房屋改善工作,以改造为主,插建、翻建为辅,延续原有村庄肌理。我们邀请专家设计,一户一张图纸,最大限度满足村民需求。村里还同步开展绿化栽植、管网铺设、道路铺装、污水处理站建设等配套工作。”

  双河村屋舍俨然碧水绕村

  一篇“水”文章,赢得村民交口称赞。“我们把村里4个不连贯的水体贯通,为村民营造滨水休闲空间,形成碧水绕村的景观。”程高说,“靠河的红石榴广场,每晚有很多村民跳广场舞,十分热闹。”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垃圾分类也随之进入村民生活。4名保洁员定时定点、挨家挨户收垃圾,村里垃圾做到日产日消。

  坚持以人为本,让村民回到村落,让村落回归村民。黄山前村通过保留村改造和公共空间治理,告别了“脏乱差”,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家次数都变多了。近年来,董潭村对道路、桥梁、圩堤闸站、电力设施、村庄环境、河道塘渠进行改造和整治,实现水、电、通信网络全覆盖,新装160盏路灯,改造6000多米绿化道路,生活环境旧貌换新颜。

  因地制宜兴产业添活力

  传统村落焕发新面貌,必定是与乡村振兴相融并进的。

  水是董潭村的宝。村里19269亩水面全部公开招标,发展鱼、蟹、小龙虾养殖等特色产业。董潭村党总支书记葛金还介绍:“所得收益三七分成,村集体提取三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余分红给农户。去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860万元,农户分红达500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了,为民办实事才更加得心应手。”

  董潭村水网密布“水中生金”

  董潭村水里生出“金”,而双河里社区为群众找到的增收路径是,建设精品园艺基地和“猕猴桃小镇”。精品园艺基地主营精品花卉、苗木、盆景等,占地270亩,带动45人就业,预计年收入120万元。“猕猴桃小镇”占地120亩,预计可带动当地15人就业。

  双河村打造的红石榴广场受村民欢迎

  祈钦村2012年起就流转土地,发展苗木经济。目前,全村建成3000余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还有600余亩无公害生态茶园。去年,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120万元,村民人均月收入突破3000元。

  黄山前村特有的沙质壤土,十分适宜秋月梨生长。村里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秋月梨、花生、大蒜等果蔬种植。因为梨园,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一年四季有活干。合作社今年经营收入预计30多万元,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超过60%。

  外来的直播团队在黄山前村卖水果

  黄山前村吸引年轻人的,还有石屋。石屋原本都是民宅,后渐渐荒废。村委会将石屋集中修缮加固,改造成民宿,经营收入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持续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目前村里已改造3套、17间石屋。每套都是独院,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588元/晚。7月中旬,一个电商直播团队包下3套民宿,在村里开展秋月梨上市季的直播。其他的几十间石屋,打算陆续改造。

  游客在龟山村参观

  龟山村聘请专家团队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形成“原生产、原生活、原生态、原住民、原文化”的“五原”理念,实行分区发展生活区、文物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各有特色。文物保护区里,正结合村庄古迹打造考古研学游基地;生态修复区里,约1093.5亩的龟山传统村落生态修复项目正在实施。考古研学游基地、生态修复项目今年都将完工,成为村里的新亮点。

  一个个传统村落中,沁人绿意绕农家,村民们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从古而来,向新而生,传统村落越来越“活”,越来越“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徐冠英 白雪 刘霞/文

  张琦周天琦滕升智/摄像、图片

  张琦/剪辑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