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再现“家乡水”的澄澈之美
2023/09/18 21:36  新华报业网  

  品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对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在2017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农村呈现的是河里游泳、溪里捉鱼、池塘洗菜的景象。才过去几十年,现在一些农村变成什么样了,大家心里都有数。”日前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经过多轮综合整治,我省现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但从暗访调查情况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何再现“家乡水”的澄澈之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美不美,家乡水。“家乡水”是城乡居民对家门口生态环境的日常关切,也是远行游子对故乡样貌的深长惦记。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家乡水”曾经是可触、可感、可亲、可近的。不用说在广大乡村,就连城市里的不少水体也能游泳、洗菜、洗衣。而在近三四十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家乡水”受到污染,后来又陆续纳入整治。现在,有些已经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但也有些水体质量不容乐观,尚需持续治理。

  再现“家乡水”的澄澈之美,当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应当说,广大城乡地区的水体质量在相当长时期里维持着较好状态,跟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和水平分不开。也正因此,城乡生态环境在发展中遭遇、积累的问题,绝大部分还是要依靠发展、在更高层面上去解决。治好“家乡水”、扮靓“家乡美”,需要转变的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而不是将问题归咎于发展本身。

  江苏是鱼米之乡,水是江苏的灵气所在、财气所系。经过近些年来的持续治理,我省城乡的水体质量普遍有了显著提升,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也维持在高位。但也要看到,“病去如抽丝”,水环境的根本改观非一时之效,往往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而维护整治成果、持续改善生态,更需要开展常态、长效治理,防止整治工作陷入时松时紧、时好时坏的循环怪圈。不少地方的水环境“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是对各地开展治理工作的适时提醒。

  治理“家乡水”事关百姓家门口的环境获得感,理应坚持问需、问计和问效于民。在评价治理绩效上,职能部门通常会更多地偏向于用数据说话,而群众更习惯于用生活细节来衡量。近些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把“能游泳”(Ⅲ类水标准及以上)陆续列为水体治理的判定标准,有的还写入相关规划和文件。这不是模糊治理目标,而是要树立一个便于群众把握的形象化、细节化的判断标准。以此回应群众关切,有利于调动各方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最美人间烟火气。“河里游泳、溪里捉鱼、池塘洗菜”,这样的画面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瞬间,洋溢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再现“家乡水”的澄澈之美,是我省以美丽江苏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付诸努力、假以时日,我们将会看到广大城乡的水体环境得以持续改善,人们可以更开心、更放心地亲近“家乡水”。放大视野看,治好百姓“家门口”的水,也会助力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水体得到有效改善。

  (左中甫)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