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150余考古人齐聚江苏,黄淮七省“考古大会”来了
2023/09/24 22:38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认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9月21至24日,第十一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通过交流七省2022—2023年考古新发现、新成果等,为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研究以及文物保护利用贡献更多力量。

  “黄淮七省考古论坛”是由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陕西、山西七省考古院(所)联合发起举办的区域考古交流合作平台,自2011年首届论坛以来,每年一届,由七省考古院(所)轮流承办。本届论坛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来自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淮七省考古院所以及高校、出版机构等的150余名专家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

  开幕式由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主持。七省考古院所全面介绍了2022—2023年度各省考古工作概况及收获,包括实施的主动性考古、一般抢救性发掘项目、多学科交叉融合情况以及创新开展的公众考古活动等。其中,记者看到,新科技正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间遥感探测、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技术应用明显增多。此外,各省考古一线迎来更多高学历、年轻面孔的加入,展现了新时代考古工作的勃勃生机。

  “黄淮七省是中华文明起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区域。经过考古工作者百年来的接续奋斗,该地区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深刻诠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生动反映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年的中华一统进程。”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姚文中介绍,在七省考古工作中,江苏考古有着特色传统底蕴和扎实工作基础。为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助力中华文明探源走向深入,积极参与“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江苏省启动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规划了以淮河下游、太湖西部、太湖北部、宁镇地区等史前文化发展研究以及江苏盐业考古等为重点的九大课题。一年来,探源课题稳步推进,在区域系统调查勘探、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和既有材料梳理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会议期间,15位代表分别对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河北尚义四台遗址、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河南黄山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山东临淄桐林遗址、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河北武安赵窑遗址、山西北白鹅墓地、西安南郊杜城遗址、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唐长安城及周边宫人墓、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明中都遗址等重点考古项目进行了专题汇报。

  一处处遗址、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挖掘故事,彰显着中华灿烂文明和黄淮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见证着黄淮七省考古人孜孜不倦的探索之路。

  现场,论坛发起人代表孙英民先生追溯了黄淮七省考古论坛的缘起和发展。在国家文物局的关怀与指导下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本届论坛则是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对黄淮七省考古工作倾力支持,第二个‘十年’必然是考古事业飞速发展、黄淮地区考古事业取得瞩目成绩的十年,也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更多黄淮七省力量。”

  黄淮七省是中华文明形成、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祥地。论坛自2011年底创办以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考古学界最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行业平台之一。如何以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谱写中国考古新篇章?

  会上,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对黄淮七省今后的考古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以重大课题带动学术发展,发挥好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多学科合作、科技应用、设施设备配置、现场保护、考古资料整理和信息共享方面先行一步,为其他省市提供可以借鉴的样板和范例。二是,以考古前置守护历史文脉。七省考古单位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基本建设考古作为重要职责,继续落实好“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主动做好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更多的考古遗址活起来。三是,以队伍建设夯实事业根基。黄淮七省考古单位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省院要发挥好头雁作用,市所要做优做精。强化队伍建设,为中国考古新的一百年打好人才之基。

  闭幕式由南京博物院副院长、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盛之翰主持,论坛发起人代表郑同修先生作总结发言。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润垦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战护完成会旗交接,第11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顺利闭幕,第12届论坛将由河北省主办。

  会后,与会代表前往常州寺墩遗址和金坛三星村遗址开展实地考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于锋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