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当传统乐器遇上AI,不止是风口
2023/10/11 20:40  新华报业网  

  当乐器遇到AI,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10月11日-14日举行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数字化、智能化音乐产品的亮相再次成为焦点。

  上海乐器展现场

  直面痛点,“AI练琴”带来全新体验

  “不练琴,贝多芬也教不会你。”一句话,道出了刻苦练习对于学琴的重要性。但练琴是一个枯燥的过程,面对当下短视频、游戏的巨大“诱惑”,如何更好地陪孩子练琴,成了不少琴童家长最头疼的事情。

  人工智能正在“直面”这一痛点问题。

  乐器展上,企业们纷纷亮出自家的最新科技产品。其中乐合数据科技公司推出的“音卓尔”AI练琴机为古筝和钢琴爱好者带来了全新的练琴体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只要演奏者奏响琴弦,AI练琴机就能如实记录下你的练琴时间、时长以及练习音频,形成属于演奏者个人的“练琴日记”。即使是在钢琴和古筝同时响起的极端情况下,它也能“火眼金睛”排除强干扰,通过音卓尔自主研发的定向拾音技术,仅收录指定乐器声音。

  小小的AI练琴机插入古筝之后,原本普通的乐器立刻变成了AI乐器

  除了“倾听者”和“记录者”外,AI练琴机还是很好的“指导者”和“陪练者”。让人惊艳的是,弹奏者一曲弹罢,由AI通过独家曲目识别系统,可识别出6000首以上的乐器学习必弹曲目,并结合曲目的具体要求和特征,为乐器演奏评分,产生“学情报告”,留下诸如“右手音符的连奏与断奏符合作品要求,但16分音符要更富有颗粒性”这样的专业评价。

  “平时陪孩子练琴,他有没有偷懒,弹得对不对,我们也听不出来。有了AI的帮助,我可以解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一位在乐器展上详细咨询的琴童家长说。

  AI练琴机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展会上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练琴机还是一名乐器的“家庭AI医生”,除了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延长乐器使用寿命外,还可以轻松解决乐器音准校对的问题,免去了自己调不准或者请专业人员上门调音的繁琐。

  “中国有超4000万孩子学习钢琴,占全球总数80%;而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古筝又是最受欢迎的民族乐器,有超过500万国人学习古筝。除了关注于个人的演奏表现外,AI还将在家庭和学校音乐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音卓尔AI练琴机已经落地50多个城市,影响超过3万个家庭。虽然暂时还只能在古筝、钢琴上使用,但后续他们会针对更多乐器种类进行研发。

  攻坚克难,“音乐大脑”是怎样炼成的?

  将小小的AI练琴机插入古筝之后,原本普通的乐器立刻变成了AI乐器。这是怎么做到的?乐合数据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产品负责人贾建伟告诉记者,芯片的植入,相当于为古筝赋予了一个“音乐大脑”。而和人声语言AI不同,开发乐音AI最大的难题是它们自带的审美属性。

  他举例,在评价乐器弹奏时,我们常常会用到“低音区浑厚而不失明亮,高音区明亮而不失柔美”这样的词汇。但对于AI来说,什么叫浑厚,什么叫明亮,都需要具体的定性。就好比中国人炒菜时的盐少许、糖少许要具体到盐几克、糖几克一样,文学性的修饰词语,也要转换为具体的数学公式,打通艺术和科技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壁垒。

  相比于“理性”的西洋乐器,“感性”意味更浓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人工智能化难度更大。“如果说欧洲音乐的哆、咪、嗦是直线叠加的话,那么中国的民乐就像我们的苏州园林,明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它却‘曲径通幽’,这种对于韵味的追求,也在无形中增加了AI的学习难度。”

  贾建伟说,为了助力乐器产业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创新,他们搭建了“专业音乐人+AI技术、声学算法顶级专家”的多元化团队,用了四年的时间,让AI完成6000多首曲目的深度学习,包括演奏的速度、节奏、强弱、流畅性等,让它变得越来越聪明。

  一个AI模型除了有工程师搭建框架、告诉它如何学习外,还需要有音乐训练师提供具体的实践案例,不断用数据“喂养”它进步。可以说,这背后离不开数据标注员的辛勤劳动。因为未经处理过的语音、图片、文本、视频等数据,机器并不能直接识别,只有等标注员“嚼碎”了,才能“喂”给AI吃。具体到乐音的数据标注上,哪根琴弦发什么音,每个音符弹得对不对、准不准、好不好,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音乐人来完成标注。贾建伟透露,自己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曾经开过十几家琴行。一线的经历,让他不仅可以搜集到500万份样本数据,也让曾经一起作战的40多位琴行老师,加入乐音数据标注师的行列。

  “数字化社会的今天,智慧教育已经大范围普及,但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尤其是器乐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赋能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乐器制造业始终以传统工艺为主,科技基因的注入还不够完善。”贾建伟同时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的创业导师。在他看来,从“书架”到“货架”,也是音乐人的华丽转型,让理想“开花结果”。

  从钢琴到AI钢琴的距离,只差一个小小的“盒子”

  不止风口,用“一根针捅破天”

  “我们要用一根针捅破天,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教育模式,助力传统文化的数字复兴。”在乐合数据科技创始人&CEO倪卫娟看来,对于音乐教育行业来说,AI转型不止是风口,更是一场革命。

  倪卫娟是记者出身,曾走访过很多乐器制造类企业,她深入到全国各地的民族乐器厂,调研他们的生存困境。她发现很多厂家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传统生产模式外,一把琴卖出去之后,它就和生产它的人“失联”了,诸如每个地区的温度、湿度对琴有什么影响,弹奏人数较多的曲目对琴的音质音色有什么要求等等,他们都不清楚,也就是说整个乐器制造业跟乐器教育行业完全是脱钩的。

  “规模化、产业化的前提必须是要科学化、科技化。今天,凭借‘数据’,完全可以打通上下游,将他们重新联结在一起。”以练琴机为例,当AI介入之后,生产厂家可以同步获取使用数据。别小看这些数据,当他们“织”成“网”,能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就好比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车联网,让汽车变得更“聪明”的同时,也让道路更“智能”: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排队等待队伍的长短自动切换,有效缓解路口拥堵;潮汐车道能自主在转向或直行间切换等等,行车有了更好的体验感更好。“近年来我们的民族乐器在花色、纹路、油漆等工艺方面,有了很多改进。但是其中科技的、数字化的力量介入得还是比较少的。如果建立类似车联网的一种‘琴联网’,通过科技赋能,激活传统器乐的时代活力,打开创新消费的一扇窗。”

  改变已经在发生。

  据中国乐器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生产古筝约100万架,其中素有“中国秦筝产业之都”称号的扬州占到6成左右。“目前,我们已经率先和扬州合作,从乐器厂这个源头布局,以AI赋能传统乐器,从生产到销售,建立面向未来的产业链服务。此外,我们还为中小学搭建智能乐器教室,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与云计算管理,仅需演奏智能古筝便可实现‘一个学生、一张古筝、一份成绩报告单’,可以一键生成多维度的、客观的、可追踪的美育成绩报告。”倪卫娟说。

  目前,全国现有约1.5亿中小学生,美育教育仍是“五育”中的薄弱环节,而2025年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也呼唤着音乐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我们在传统音乐领域底蕴深厚,在音乐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越发明显的今天,‘AI+乐器’的应用未来也可以延伸到积极老龄化、特殊教育音乐治疗、乡村音乐教育振兴等场景中。”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与传统乐器的融合将会带来更多让人惊叹的创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