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农人·喜丰收④| “吃硬不吃软”的新品柿子,让农民过上“甜”日子
2023/10/11 21:08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风吹稻田千重浪,又到一年秋收时。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将走进农田、山林、家庭农场,和“新农人”们感受丰收的喜悦,共话背后的科技力量。

  咬上一口,脆的、甜的、多汁的,有苹果的脆、有哈密瓜的甜!10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溧水的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一串串黄澄澄的、扁圆形的柿子沉甸甸挂满枝头,满眼都是喜人的丰收的景象。

  “尝尝,它不需要放软,肉质就是硬的。”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英杰介绍道。记者随手摘下一只,放在手心里捏握,硬邦邦的,用刀切开,果肉橙黄,咬上一口,惊艳了舌尖:吃起来像苹果,有哈密瓜的清香,汁水饱满像梨。

  俗话说,“柿子要捡软的捏”,这个名叫“大秋甜柿”的新品种“吃硬不吃软”,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认知。这是南京农业大学柿研究团队花了10年时间修成的“正果”。

  10多年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渠慎春教授在一次国际交流中接触了大秋柿子这个品种,立刻想到引进这个甘甜可口的品种。“江苏是最适合甜柿生长的一个区域,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在这个区域试种成功。当然,‘安居’是需要改良和培育的,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大秋柿树嫁接需要的砧木。”

  为保证结出的柿子个大、味美,柿子种植时通常会选择君迁子作为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农学家把这叫做砧木,但以大秋为代表的优质甜柿品种与君迁子不亲和。“为大秋找砧木,犹如为其找对象。”渠慎春说,就算广撒网也无法做到“抛绣球招亲”。这些年来,南京农业大学柿研究团队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山间寻找柿的优质砧木,共收集了52种不同的柿野生资源,最终在南京地区的紫金山上面找到了合适的砧木。

  而大秋甜柿的培育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突破了3个关键性技术。首先是嫁接砧木的筛选。第二是大秋甜柿污损果的防控关键技术。第三是甜柿矮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开发与推广。南农大柿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相关研究,从我省现有的柿资源中挖掘出全国唯一的矮生型柿子品种-南通小方柿,并利用其作为中间砧,率先在全国研究开发出柿矮化栽培模式,与没有中间砧的柿子树相比矮化50%以上。树体管理省力20%以上。

  这种“果品新贵”帮助农民赢得了市场好“钱”景。大秋甜柿种植户倪得平说,“过去传统柿子个头太小,产量还低,还需要人工方式捂熟才能吃,农民都不爱种。四年前引进这个品种后,产量年年上升,品质也高,售价比过去高了两三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收入一高,我们的干劲更足啦!”

  这种口感超好的柿子啥时候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团队先后在江苏省推广建设甜柿生产示范基地58个,其中南京市12个。团队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早秋、甘秋、贵秋、大秋秋、阳丰、富有、夕红、辉太郎、太丰、夕红等甜柿优良品种32个,经过几年的引种实验筛选,初步筛选出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甜柿优良品种大秋、辉太郎、阳丰、太丰、夕红等5个。

  “相信随着种植的推广、技术的不断更新,‘柿’业会越来越好,这种果品新贵会成为大家果篮里的常客,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甜’。”渠慎春信心十足。

  策划:张琳

  本期文字:杨频萍

  本期视频:蔡亮 通讯员 许天颖

  海报制作:戴玮烨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