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贩卖“暑假焦虑”,背后念的什么生意经?
2023/07/23 20:46  新华报业网  

  “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初二暑假不利用好基本和高中无缘了”……近日,一组“可怕的暑假”短视频截图引发广泛关注。截图里,博主们以“x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为噱头,通过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制造焦虑,从而获取平台流量。贩卖“暑假焦虑”,背后念的什么生意经?

  “最”视频,实质是贩卖焦虑

  在短视频平台,此类“贩卖焦虑”的视频大火,在短视频博主口中,每一个学期的暑假都是“逆袭”的关键节点。这些视频里的辅导老师可能分属不同机构,却用着同一套话术,且视频左下方往往都附有教辅图书或培训班课程的购买链接。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只要输入“暑假补课”“学英语”等关键词,平台就会向用户推送大量教育自媒体账号,他们大多以教育专家或过来人的身份自居,或是“恐吓”家长暑假不努力就会被拉开差距,或是自信笃定地说孩子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都是错的,接着话锋一转,便开始卖书、卖课。

  比如,某社交平台上一个ID为“xx老师”的博主,粉丝400万。该博主已经发布了1679个作品,视频标题很醒目也很吸引人,比如“初中学习规划看这里”“难怪你数学只有86”“几万块砸下去还是没用?”……其销售页面“橱窗”则囊括了从教辅网课到文具玩具等633件商品,其中销售量最高的是一本绘本,售价39.8元,已售182.3万件。

  记者随机点开其中一个视频。“幼小衔接一定要做,比如语数外的启蒙、孩子专注力训练……”随即画面出现一张名为“幼儿园家长必修课”的图片,博主说,“课程包含100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个个照做就行。”

  “可能是精准推送的原因,我经常刷到类似的视频。”南京建邺区三年级的孩子家长何方觉得,“暑假最可怕”的视频会加重家长的焦虑。这就和以前培训机构打出的“你不去培训,就培训你的对手”广告语一样,都是在刺激家长。

  不少家长称,在网上看到博主推荐的教材、课程,自己也不知道哪一种好,索性给孩子都买了,但发现实际内容和当地的教学内容不符,孩子学起来很不适应。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殷飞认为,教育机构在宣传上满足了家长对孩子发展存在的“不甘心”,这也是家长迎合校外机构的原因之一。

  教育短视频,成了一门“好生意”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博主制作几乎相同的视频,而这样的负能量视频为什么又会获得如此多的流量?

  业内人士分析,从流量推荐的机制来看,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暑假最可怕”视频。最初有几个营销教育焦虑的视频获得了流量,很快就会有机构开始流水线式作业,蜂拥而上制造类似的内容以获取后续的流量红利。“暑假最可怕”系列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引发焦虑情绪,借此谋利。而某些平台为了收割流量,往往会对此类“有毒爆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天的《秘籍》,把我们之前原版的线下课全部放下去了,只用花一千来块钱,足不出户在家就能轻松学了。那个秘籍里面,都是原来的顶级老师……”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教育机构主播正在推荐,直播间页面显示,《秘籍》已售200万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疫情的影响,让很多教育机构将“目光”投向线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预计今年,我国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5400亿元。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不少教育机构就将目光投向短视频平台,快速建立团队搭建账号,希望借势搭建低成本、可持续的获客通道,在某短视频平台上,K12头部机构每家注册的账号都多达十余个。大部分在线教育机构既开设了企业的品牌号,也有塑造老师个人IP的名师号,还可以签约粉丝体量大且知识内容高度垂直的外部网红老师,从而跳过原始的内容积累阶段,进入到短视频的商业变现探索环节。

  暑假不可怕,被焦虑牵着走才可怕。“家长的焦虑来自不了解孩子学业发展水平与潜能,常常只能盲目地在教培市场上广撒网,这样很容易增加孩子的负担,效果也不好。”殷飞建议,家长应该在对孩子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暑假发展目标进行理性的选择。盲目“鸡娃”,不仅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长此以往还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加强监管,对“贩卖焦虑”说不

  销售课程时大肆“贩卖焦虑”,这种夸张的宣传活动是否合法?

  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茂通表示,“贩卖焦虑”实质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培训机构通过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方式来寻求营销效果十分不妥,不仅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而‘贩卖焦虑’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误导性,不符合广告法对于广告内容的要求。”

  河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李义松也指出,自媒体“贩卖焦虑”现象,不仅违反了广告法,还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相关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短视频卖课则存在宣传内容不真实、使用极限用语等违法行为。”李义松认为,需要进一步落实监管职责,比如在线下办班是否有营业执照,广告行为是否涉嫌欺骗、误导消费者等方面把关。

  对此,线上平台该履行何种责任?刘茂通指出,线上平台应对广告的发布进行监管,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刘茂通认为,教培机构在宣传时应该遵守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此外,家长们也应该提高警惕,不轻易被诱导购买课程或者产品,要选择正规、可靠的教育机构和渠道,避免被“贩卖焦虑”的行为所伤害。

  贩卖“暑期焦虑”,在实践中治理难度很大。殷飞认为:“网上那些贩卖焦虑的宣传通过移花接木、偷换概念、搭便车等方式进行,乍看起来是有道理的,或者前半段是有道理的,但是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隐患。此外,网络监管面广量大,这些都导致监管成本增加。”

  如何规范在线教育,使其向善发展?殷飞认为:“可以通过规范和引导,让在线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对学校教育的补充角色,形成学校集体教育与在线个性化教育的互补性生态,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建议鼓励在线教育从直接面向学生逐步发展为面向学校的产品开发,如支持教师备课的资源建设、智慧课堂建设、支持‘双减’的个性化组卷与作业批改产品等。”

  抵制“贩卖焦虑”,7月至8月,相关部门决定在全国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3年暑期专项行动。相关短视频平台也宣布将整治相关贩卖焦虑的内容。各方携手努力,必将为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创造更好环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杉 许海燕

  通讯员 徐梦超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