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南大3900余名本科生告别鼓楼校区,寻根一年他们收获了什么?
2023/07/20 22:18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7月20日-22日,南京大学2022级约3900名本科生结束了一年的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他们将在学校的有序推进下,整体搬迁至仙林和苏州校区,据悉,本次搬迁也是自2009年以来,南大最大规模的一次学生搬迁。

  2022年9月,南京大学首开“寻根性办学”,本科新生大一年级全部入住鼓楼校区,完成一学年的大类培养后再进行学科专业分流。“寻根”一年,他们收获几何?

  隔空对话大师,“秉鸿鹄志,著济世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都将百年老校区的“文化滋养”打包进了行囊。

  “来到南大之前,我就读过余光中先生的《钟声说》,对‘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这一句印象尤为深刻。”开甲书院的女生温同学来自广西,2022年秋季学期带着对南大的情怀走进了鼓楼校区。“当我真的成为了‘南大人’,站在北大楼面前,看着满园的青翠,我总是不由自主去想,多年前那些在南大求学的人啊,是不是也和现在的我一样?”

  虽然学习的是工科专业,但小温有一颗文艺少女心。她在北大楼前听过昆曲,也是南大校史博物馆的常客,一逛就是两三个小时。“一想到我走过的这条路,百年前曾经鸿儒云集,就在这梧桐树下品学论道,我的内心总会涌起一股神圣感。在鼓楼校区,每一次触摸历史的过程,都是在和大师隔空对话。”

  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大地》的创作地“赛珍珠纪念馆”,秉文书院的男生赵昱昊和同学们一道,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周宪的带领下,畅谈人文学科的价值与阅读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给赵昱昊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的课堂不只在教室,甚至在每一句戏文或是歌词里。新生学院的原创歌曲《新声》中,有这样一句,‘秉鸿鹄志,著济世文’,这句话将陪伴我的整个大学时光。”

  “我们的研究方向,一定要为国家发展而服务”

  “鼓楼校区真的不大,和你擦肩而过的很多人,可能都是你的‘老学长’。”采访中,不少学生都表示,新生学院“南雍下午茶”环节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了解到,南京大学新生学院为学生们设置了独具特色的“南雍下午茶”,通过新生对话大先生,让青年学生濡染观摩,在经验丰富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学者影响下,精进学问、涵养人格。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邢定钰院士的场景。我好紧张,但邢院士却是意想不到的和蔼。”有训书院的任禹宁同学告诉记者,邢院士以“老学长”身份,向同学们回忆起他在上世纪60年代,来南大求学的经历。“邢老师回忆,那时的条件不好,在草房中上大课,做实验也只能在北大楼的地下室,十个同学挤在一间宿舍,大家用脸盆打菜吃。对比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更有动力要勤学奋进。”

  “施毅院长给我们讲过程开甲先生的故事。”健雄书院的毛靖淇说,施院长回忆,程开甲先生是一位“普通的老先生”,但他的一言一行之间,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施院长一直在强调程开甲先生的这句话,‘我们的研究方向,一定要为国家发展而服务’,我想这就是南大的精神传承。”

  难舍回忆,新起点开启新学期

  7月20日凌晨4点,开甲书院学生潘先胜早早起床,他是第一批出发的学生。下楼时,他发现辅导员已做好准备工作。搬迁进行得很顺利,整个搬运过程避免了拥堵。潘先胜告诉记者,学校提前一天就组织同学们把大部分行李都搬到了楼下,还分发了编织袋、纸箱等搬运物品。

  此次搬迁,学校调用了50辆厢式货车和25辆大客车,采取人货分离、有序循环的形式开展搬迁,两地三校区一盘棋规划,相关部门高效协调,学工干部全员参与两端衔接等措施保证整个过程平稳安全、有序。

  中午12点,记者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看到,学生们拎着行李陆续来到搬迁工作上车点,分批有序上车。大巴车上,不少同学对着车窗外的图书馆拍照留念,记录这特别的一天。

  当日下午3:00,记者跟随学生一道,来到了南大仙林校区。在各学院志愿者的帮助下,学生们有序前往宿舍区,而他们的行李早已等候在宿舍楼下。学生只需完成新旧宿舍卡的更换就可以拎包入住。文学院本科学生小周表示,自己来之前还有些顾虑,“女生力气不算大,不知道能不能搬得完,发现根本就不要顾虑这些。到了这里,学长学姐已经帮我们把行李搬上去了,非常幸福,特别周到,非常感动。”

  “当天,对新生而言又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起点,他们将启航到南大仙林校区和苏州校区开启新的篇章,这也是他们服务国家、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新起点。”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党委副书记施佳欢表示,2022级学生的搬迁,意味着学生们求学新阶段的开启。“他们即将进入专业培养阶段,相信他们在新的校区能够创新成长,青春奋进。一定能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知识和综合素养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据了解,搬迁工作主要集中于7月20日至7月22日。学生们还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健雄书院的学生被安排在最后一批搬迁至苏州,他们分批主动担当起帮助其他同学的志愿服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频萍陈兴民(实习生)/文佘治骏/摄影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