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全国首个!江苏法院与植物学家联手干了“这件大事”
2023/08/15 17:13  新华报业网  

  护珍稀草木,守人间芳菲。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8月15日,在美丽的南京中山植物园,由南京环境资源法庭、玄武区法院西南低山丘陵区域环境资源法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发起的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正式成立。

  “瞭望君”还记得,就在4个多月前,江苏珍稀植物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暨春季植树启动仪式在南京市六合区平山林场举行。这也是全国首个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司法保护基地。

  种质是植物的“芯片”,保护好植物种质资源就是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从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到守护植物种质资源,背后折射的正是江苏环境司法修复理念的不断升级。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后龙在致辞中“点明”了基地设立的意义——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环境资源案件“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的有益尝试。

  以司法之力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江苏为何“大动作”频频?

  我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有野生高等植物3.7万余种。野生植物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对于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野生植物也遭受着相当严峻的生存威胁。仅在江苏,2019年7月以来,全省法院一审共审结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15件26人、盗伐林木罪52件101人、滥伐林木罪151件377人。

  惩罚不是目的。环境资源案件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其目的明确且紧迫——被破坏的环境资源要及时得到保护与修复。

  在江苏,修复被砍伐的山林,原地补植、异地复绿早已是常态。但是对于更为珍贵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砍掉一棵、补种一棵”的模式显然远远不够。

  如何在审好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案件的同时,做好生态修复的“后半篇文章”,成为摆在江苏法院面前的一道新难题。

  以8月11日审结的江苏首例涉兰花的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为例,男子因网购22.1万株野生春兰,被判处刑罚。该案专家辅助人、南京警察学院副教授南程慧指出,野生兰花作为国家传统花卉具有资源价值多元性,野生植物采挖破坏原生地环境,也破坏了与其他植物和动物的生物链,甚至间接影响其他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存。2021年9月7日,我国将大部分野生兰花列入保护植物,种类大概有400多种。虽然野生春兰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观赏植物,但家庭养殖比较困难,需要较高的技术力量支撑。

  审理过程中,法院考虑的不仅是一判了之,而是如何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真正守护好这些“神奇种子”。

  这一次,江苏法院联手植物学界的“最强大脑”,共同探索保护植物种质资源,进一步提升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根据南京环境资源法庭、西南低山丘陵区域环境资源法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达成的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普教育等各自职能优势,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涉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和法治教育等工作,为全省各环境资源法庭涉植物案件的审判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共同提升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水平。

  根据协议,三方将重点在五个方面展开合作,其中在生态修复和涉植物保护案件审判专业化方面的共建合作尤为引人关注——

  1.共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基地

  对南京环境资源法庭、西南低山丘陵区域环境资源法庭案件审理中当事人自愿缴纳以及已经执行到位的生态修复资金,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使用申请。

  2.共建涉植物保护案件审判专业化支撑机制

  环境资源法庭在审理涉植物保护案件中,需要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可以邀请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安排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出具书面意见、对案涉植物源生地复植救助提供具体指导或者出庭阐释案涉植物的自然属性、生态价值等科学知识以及修复方案可行性论证分析,提升各环境资源法庭审理该类案件的专业化能力水平。

  同一天,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也与南京六合平山林场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开展合作。特别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双方将围绕植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育、生态建设等领域建立开放的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强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科技合作,联合申报科技平台和项目及成果奖励。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以司法呵护濒危植物,用规则守护优美环境。未来,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将被打造成集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不同类型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提供全方位修复选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敏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