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热”更恒久
2023/08/19 17:13  

  暑期旅游热潮中,博物馆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打卡的首选。随着游客数量爆发式增长,参观预约难、社会讲解乱、黄牛数量多等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

  “博物馆热”的出现,当然是一件好事。这反映出游客对传统文化高涨的热情,也体现了大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博物馆毕竟不同于普通的旅游景点,在旅游景点,于人潮中寻机拍照打卡,也算到此一游;文博场馆则不尽然,越是底蕴深厚、藏品丰富的博物馆,越需要静下来、慢下来,用心揣摩品味,感受文物中蕴藏的历史沧桑、文化脉络。当展厅人山人海、嘈杂喧嚣,当参观变成走马观花、匆匆来去,这样的博物馆之旅,很难说有舒适性、沉浸感可言,也无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既要增加供给、提升服务,也要合理适度、灵活精准,才能让“博物馆热”更为恒久。就好比一台配置先进的电脑,如果电脑芯片超频运行,即便算力再大、速度再快,也会因为不能充分“散热”,造成蓝屏死机。最近,全国多地博物馆调整开放时间,取消“周一闭馆”惯例,并采取分时段预约、提高参观人数限额等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尽最大努力“开门纳客”,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博物馆,满足参观需求。这些做法博得了市民游客的好评,必须点赞。但也应看到,一方面与巨大的参观流量比,“周一不闭馆”、延长开放时间等举措,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该馆每天有60万人次在线抢票,而其每日的最大接待量为1.2万人次,“周一不闭馆”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需求;另一方面,过度延长开放时间也给博物馆带来工作量加大、服务不到位,以及安全隐患增多等问题。

  其实,在“博物馆热”的当下,也存在“冷热不均”现象,突出表现为知名博物馆热、其他博物馆冷,假期节日热、平时冷。数据显示,7月1日至30日,南京文博场馆接待游客总量达114.2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19.13%;为了应对暑期客流,南京博物院已将日参观上限额调整到2.5万人。也就是说,南京文博场馆的流量超过六成在南博。至于一些比较小众的博物馆,或是专题馆、遗址馆,游客数量则相对有限。事实上,它们的名气和馆藏文物固然比不上南博,但各有长处和特色。与其在南博里看别人后脑勺,还不如“错峰参观”,享受这些非知名、小众博物馆里的静谧。在城市营销和公共文化供给上,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其他博物馆”的扶持宣传力度,推广“差异化看文博”,而不是采取“一刀切”做法。

  更重要的是,参观博物馆应该是一种融入日常、化作平常的生活方式。博物馆和观众之间,应该是良性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博物馆要努力答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答题”;另一方面,观众也应在参观前多做一些功课,与文物多一些“走心”的深度对话,也要分一些“热度”给其他博物馆、给假日之外的平常日子。如此,才能让“博物馆热”有着恒久稳定的温度。

  来源:南京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