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同里湿地:林木葱茏鸟儿啾啾
2023/09/14 15:33  

  蓝天白云下,吴江开发区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内,成群的白鹭飞翔筑窠、鸣叫嬉戏;乘船行驶在曲曲折折的河流中,低头碧水清波、抬眼竹林繁茂;步入科普馆,现代科技的高光体验中,人如鸟,越林梢,与湿地融为一体……

湿地公园竹林航道,避开骄阳的照射,被葱茏绿意包围。乘一艘船,沿着幽幽的水径在林下穿过,阳光透过竹叶在水面洒落斑驳的光影。偶尔有一抹飞羽掠过,为这抹宁静平添了一份生机。

湿地公园科普馆和荷塘生态区。科普馆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盛开的莲花,馆内介绍了同里湿地的诞生、发展及其自然生态和水乡人文等,展现富有江南特色的水乡湿地文化。荷塘生态区生机盎然,这里有专为游客设计的亲水栈道和亭台,更安全、可进入性强,同时物种非常丰富。

长约1公里的杉木步道,位于湿地公园的水杉、池杉林中,高大的杉林遮蔽了强烈的阳光,在此听鸟叫虫鸣、看飞羽掠过,每走一步都感觉惬意万分。

湿地公园杉树林,历经几十年的自由生长,呈现出一种野性的张狂,展现出“原始森林”的模样,各种鸟类在此安家繁衍。

草本植物园虞美人花海。虞美人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绸,虽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更是飘然欲飞,颇为美观。

公园的毛竹林里,藏着一间丛林咖啡馆,六角形的小木屋很像童话故事里的房子。找一个悠闲的角落,点一份甜点和饮料,尽享岁月静好的湿地慢生活。

  湿地,学习知识的蓝海

  一只卷羽鹈鹕有多勇敢?小小讲解员周妍如今有了体会。今年暑假,她参加了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举办的小小讲解员训练营,在湿地学习了鸟类知识、知道了候鸟迁徙,也喜欢上了公园中各种各样的鸟。周妍讲解词中写到的卷羽鹈鹕,是湿地公园近年来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近危物种,目前东亚种群数量十分稀少。

  湿地公园公司总经理常凯熙介绍,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是候鸟的重要停息地、觅食地、换羽地。截至目前,湿地公园内共观测到鸟类232种,位列苏州地区湿地公园之首,其中濒危鸟类青头潜鸭和罗纹鸭的种群数量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标准;东亚种群不足100只的卷羽鹈鹕,连续3年在澄湖公园观测到,数量最多时达14只。

  为了展示鸟类资源的多样性,湿地公园划分5个观鸟区,今年4月“爱鸟周”期间,湿地公园联合上海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举办了长三角观鸟大赛。以观鸟、线上线下公益宣传等方式,向公众推广湿地鸟类物种及湿地生态保育知识,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南京大学等专业团队合作,开展鸟类栖息地修复,整理完成了野生鸟类资源等生态资料,设计开发出一套完整的自然教育课程,并进行多平台深度传播。

  “公园内830多公顷的湿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自然教育的重要课堂。”常凯熙说。

  湿地,体验自然的芳草地

  竹编的鸟巢造型寓意新生与希望,灰坑遗址模型展示着7000多年前先民的湿地保护意识,7个生态缸标示着不同野草生长环境,还有植物标本墙、芳香实验室、VR体验室、“萤火虫秘境”、荷塘月色涟漪之境……走进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一个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就是公园的一部百科全书,湿地变迁、湿地探秘、水乡生活3个展厅环环相扣,将一幅人、水、林、鸟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常凯熙介绍,科普馆分地上地下二层,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莲。莲,是江南水乡湿地物种,建筑远观好似湿地中静静绽放的莲花与莲叶,2023年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者12万人次。

  “水烛,就像一支水中的小蜡烛,棕色部分是它的种子,当种子成熟风一吹,种子一个个地飘起来了,随风旅行。边上有只带斑点的蝴蝶,它们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生态图。”在植物标本墙前,黄楚轩小朋友认真地观察每种植物的形态,并用手机扫描边上的二维码,观看它在自然界中的生长环境。黄楚轩的妈妈表示,凡湿地公园有涉及孩子的活动,她都会带着孩子们报名参加, 这是她第三次带孩子们一起来了。“第二展厅两边展示的6种典型鸟类的栖息生境、鸟类听音装置让孩子很感兴趣,戴上耳机,耳边就传来‘啾啾啾’或‘咕咕咕’的声音,这是6个生境中不同鸟类的叫声。”

  水上森林、湖泊、荷塘、林地4种典型湿地景观,在科普馆也得到呈现。其中水上森林还设置了探秘通道,孩子们可以通过隧道爬进生境,近距离观察;沉浸在VR设备下的“萤火虫秘境”中,夏夜里萤火虫飞舞的场景就在身边;结合投影技术和水纹灯,湿地荷塘生态区的水下动植物栩栩如生;“水润同里”的影像背后,是人与湿地最深沉的连结。

  “我们以科普馆为载体,向社会公众生动展示了同里湿地的诞生、发展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水乡人文,让大家在深入体验的同时,树立保护湿地、保护生态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常凯熙表示。

  湿地,放飞梦想的胜地

  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江南人文,这是湿地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和湿地保护宣教的“家底”。据了解,2013年,同里湿地公园试点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全国23个重点建设湿地公园之一,同里湿地开展了一系列退渔还湿、生态监测、保育区建设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工程;2020年1月,公园正式挂牌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近几年获评为“全国自然教育精品基地”“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江苏省生态文化宣传示范点”“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苏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

  将湿地生态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融合共享,推进联合申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示范自然学校;编写出版了《对话同里湿地》《解说同里——同里湿地宣教案例》《水润同里——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自然导赏手册》《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摄影集》《探秘湿地》等书籍;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合作,从项目联动、活动联办、人才联育等方面开展“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科普活动……层出不穷的创意,丰富着湿地的内涵,特别是今年以来,湿地剧作家冬令营、神奇的湿地、湿地重生、春笋春味、竹够有趣等自然教育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团、亲子团队前来,公园开展宣教活动接待研学团队300多个,覆盖5万多人,创造旅游收益200多万元。

  从“感悟生命湿地”理念出发,湿地公园还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今年新增了芙蕖餐吧、科普馆巧克力DIY工坊等新业态,其他基础设施则进行了全面优化。在与各新媒体的多形式合作中,湿地公园拥有了特色活动常驻平台,宣传范围更为广泛。

  “舒服了眼睛,净化了内心”,这样的感受正吸引更多人走入湿地公园,探索自然、放飞梦想,并印证着自然保护理念在越来越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