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人间烟火”成揽客法宝
2023/07/28 14:19  

  从夫子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天下文枢”牌匾,到如今大街小巷飘满书香的世界“文学之都”,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拥有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沉淀下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风貌,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一处熠熠生辉的所在。

  今年以来,我市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力促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前,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发布的上半年南京经济运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8649.79万人次,同比增长64.3%。

  非遗活态进景区,令“景”上又添“花”

  “我经常带着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去熙南里听白局戏曲、逛非遗集市,热热闹闹,特别有氛围感。”家住长乐路附近的市民王静静说,如今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家老小家门口感受多彩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进入暑期以来,熙南里的千年古巷大板巷成为众多市民游客夜游的消暑胜地,夜幕降临,一盏盏彩灯、油纸伞、红灯笼高悬在头顶,织成了美丽的“灯火天街”。不时有身穿汉服的年轻男女,欢笑着从巷子里穿行而过。两旁的国风国潮市集上,绒花、缂丝、花丝镶嵌等非遗手艺人齐聚一堂,带来的古风发钗、手作首饰、根雕、陶艺、团扇、琉璃等非遗、文创产品充满古典韵味。在街区的中心广场上,老宅深处的古戏台,或是小酒馆的吧台旁,经常能看到绘着脸谱的演员,或是即兴演奏的乐队粉墨登场。以“京昆越黄白”为基底,街区不定期组织各类非遗、戏曲公演,商户也会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内部演出,可谓“家家有戏”。

熙南里街区不定期组织各类非遗、戏曲公演。 南京旅游集团熙南里街区供图

  这里的深巷中还藏着几家“宝藏店铺”,一家“乾元旗袍”店,展示了各式做工精良的旗袍。主理人周祥华是南京市非遗项目“金陵旗袍制作技艺”六合区保护项目负责人,六合区非遗项目“传统旗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手艺全面承袭了当年红帮裁缝的传统制作技艺,用藏、掩、隐、抑的工艺手法,制作出极具东方灵秀之美的旗袍。由两位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王君安、陶琪联袂打造的“南京安琪工作室”也坐落于此。她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越剧经典,打造优秀剧目,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为己任,举办了一系列讲座、演出、辅导等艺术活动。在传统文化体验空间“元龢堂”里,工作人员潜心专注古籍文物的修复工作,经常举办古籍修复成果展,古籍修复讲座,以及楹联展、书法展、篆刻展、雕版拓印展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熙南里街区恢复了明清鼎盛一时的笪桥灯市。 南京旅游集团熙南里街区供图

  南京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77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名,另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2项,建成各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78个。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探索“非遗进景区”的模式,巧妙地将原本深藏在博物馆,或是隐于乡间的非遗项目,有机融合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各个环节中,让市民游客“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

  只有融入时代气息、走进日常生活,非遗的魅力才能被感知,技艺才能代代传承。不久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全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我市熙南里街区榜上有名。早在去年6月公布的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中,我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和金陵水乡钱家渡景区就双双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钢表示,“非遗+旅游”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发展动力,有利于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人民群众在购买非遗产品、体验非遗技艺、参与非遗活动中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感悟非遗产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熙南里获评第二批全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 南京旅游集团熙南里街区供图

  传统节日讲好“中国故事”,文商旅融合迸发新生机

  “展示了泱泱大国的传统礼仪之美!”今年端午节,莫愁湖畔抱月楼前,清雅古典的音乐声起,一群汉服爱好者在这里举办端午祭祀仪式,引得诸多游客围观点赞。在赞礼官的主持下,各环节有条不紊地展开,表达对屈原的敬仰缅怀之情。身着华美汉服的漂亮姑娘们,跳起了《盛唐夜唱》《莲间》等唯美如画的国风舞蹈。当天园内还举办了系五彩绳、贴艾叶、斗草等传统文化活动。参加舞蹈表演的南艺传媒专业大一学生崔恒锦说,“作为一名年轻人,能向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很有意义。”

  像莫愁湖公园这样,我市多家景区和文博场馆均在今年端午假期推出了划龙舟、包粽子、制香囊等端午节传统民俗体验活动,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溧水举办“秦淮源头·洪蓝古埠”首届洪蓝龙舟节,龙舟健儿在青山绿水间奋楫争先,吸引了万名观众现场加油助威。红山森林动物园为“毛孩子”们量身定做了“果蔬粽”“鲜肉粽”“竹笋龙舟粽”等,还举办了“神奇五毒动物展”,为孩子们科普“射五毒”的传统习俗。游客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礼仪之邦”的魅力。

不久前的端午假期,汉服爱好者在莫愁湖举办祭祀活动。莫愁湖公园供图

汉服爱好者乘画舫泛舟莫愁湖。 莫愁湖公园供图

  如今,在传统节日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我市文旅市场开拓创新、吸引客源的“看家本领”。通过加快文商旅融合,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在满足游客多元文旅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生机。

  元宵灯会、祭孔大典、状元巡游、明制婚礼、开笔礼、成人礼、汉服出行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传统节日推出了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使得这家老牌5A级景区源源不断地在全国“圈粉”,成为今年上半年我市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景区。如今年春节期间,倩女手游携手秦淮灯会推出了“倩女主题国风灯会”,玩家点点鼠标就可以云逛秦淮灯会,化身“宁采臣”和“聂小倩”来一场梦幻邂逅。众多游戏粉丝慕名来到夫子庙线下打卡,领略盛世秦淮风光。今年3月春暖花开之时,夫子庙举办“花朝汉服文化周”,漂亮“小姐姐”们身着华美汉服,带来风韵悠长的礼乐展演,除了“十二花神”巡游、祈福打卡、国风乐典大秀外,还有君子六艺互动体验、传统古风手工体验、花朝集市互动和商家店铺联合促销,让传统文化和时尚街区“碰撞”出更多新意。秦淮河畔推出的“沉浸体验式明制婚礼演艺秀”,也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新人慕名前来,身穿明朝式样的红色大婚吉服登上画舫船游秦淮河“迎亲”。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孔子后裔都会在大成殿齐聚一堂,祭奠先师,传承千年文脉。每年9月新生开学,夫子庙小学都会举办“开笔礼”仪式,新生们身着汉服齐诵《论语》,点朱砂“开智”,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春天,夫子庙举办花朝汉服文化周活动。夫子庙文旅集团供图

  2020年中秋节前,在尊重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熙南里恢复了明清鼎盛一时的笪桥灯市。如今每到传统佳节,笪桥灯市就会如约开张,重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同时借由灯市的复兴,不断优化夜间消费产品供给,如露天电影、“六潮雅集”、夜间演出等,以此拉动夜间消费,让市民和游客解锁更多传统节日的“新玩法”。

  不爱泡吧爱手工,“九五后”“〇〇后”迷上传统技艺

  “太精美了,以往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艺术品,没想到竟然也能亲手做出来!”7月15日,年轻姑娘周芳竹带着19名以“90后”“00后”为主的小伙伴,大家围坐在郑和纪念馆一间幽静的阅读空间内,足足花了四五个小时,从“零”起步,完成了掐丝珐琅杯垫的制作。

“探趣金陵”组织年轻人体验掐丝珐琅杯垫。“探趣金陵”供图

  这是一项十分考验耐心的体验活动,全程选图、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等十余道工序,其中“掐丝”和“点蓝”尤其见功底。大家先是选择“玉兔望月”“石榴抱子”“牡丹花开”等古典画,用半透明的纸蒙在圆形的木质杯垫上,比照着画作一点一点描摹出图案,再小心谨慎地用剪刀剪下一段段金线,按照图案轮廓来掐丝勾边,把彩色颜料倒在小杯里混合调色,用细小的“小铲刀”把颜料均匀地铲出,铺盖、晕染在金丝之间,最后平铺晾干。看着一个个精美的掐丝珐琅杯垫成品,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赞叹传统技艺之玄妙。

  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是非常古老的制作工艺,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老师的指导和改良下,大家将掐丝珐琅制作的繁杂工序简化,突破了以往只能附着于铜胎的限制,改为在杯垫上用掐丝珐琅工艺绘画,既能让我们亲身感悟到传统文化之精髓,制作出来的杯垫还能用来放咖啡杯、茶杯等,为生活增添了亮丽和韵味。”参加活动的一名“00后”姑娘表示。

  如今,在秦淮·非遗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明孝陵博物馆、钟山风景区内的永丰书社、熙南里街区的三余书社等多个景区、文博场馆、阅读空间内,每到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类似这样的手工体验传统文化活动多彩多姿、层出不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自发组织的传统文化兴趣社团,以及针对中小学生开设的传统研学课程,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常态化开展。

  2018年6月,喜欢传统文化的“90后”姑娘陈晓倩、尉迟骏菲,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创立了“探趣金陵”俱乐部。5年来,俱乐部基本上每周都要推出近十场活动,涵盖了南京网红小众景点探秘、品读博物馆、非遗传统文化体验、剧本杀桌面游戏等主题,比如走进郑和纪念馆体验掐丝珐琅杯垫制作,漫步浦口老火车站打卡朱自清《背影》的发生地,跟着《梦华录》感受宋代点茶,在大众书局的“文艺课堂”上学习敦煌手工泥版画,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品读《红楼梦》的前世今生等,都是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活动。很多活动刚公布不久名额就会爆满。这5年来,“探趣金陵”已经累计举办了上万场活动。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95后’‘00后’,非常有文化自信,他们更喜欢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尉迟骏菲表示,基于这个需求点,他们将传统非遗文化和季节时令、热点潮流相融合,让年轻人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千年的古老技艺,体验非遗的文化之美;设计多样的文化人文行走路线,将历史文化故事与南京的自然景色相融合,在游玩中将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通俗易懂地展示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各类创新传统文化活动,让年轻人将文化的多样性以最富活力的方式延续下去。”尉迟骏菲说。

  来源:南京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