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乞巧”,搭起“爱与暖”的鹊桥
2023/08/22 14:21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江苏举办上千场文化活动欢度七夕节。作为我国极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承载的渴望智慧、追求工巧、激励创造的精神依然“活”在当下,昔日“鹊桥”也成为一座联结文旅、传承、消费、社交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生活“立交桥”,带来更多新的视听和体验。

  奇妙游,江苏地区七夕民俗多

  自汉代以来,乞巧成为七夕节民俗最重要的主题。南京学者潘宗鼎、夏仁虎分别在《金陵岁时记》和《岁华忆语》里生动地记录了南京七夕“乞巧”民俗,女子用“浮草乞巧”或“浮针乞巧”的方式向织女祈求巧艺。据《江苏省志·民俗志》记载,苏州人将乞巧的水称为“鸳鸯水”,扬州、常熟等地流行少女们聚在一起穿针引线做女红。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了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风俗,人们将家中藏书、字画取出曝晒,于阳光下以书会友。

  这个七夕,江苏各地打造一系列“七夕奇妙游”,让现代人穿越时空,感受传统文化的内蕴和氛围。比如,扬州举办的2023年“浪漫七夕相约巧市”仁丰里民俗文化节开幕,700米长的仁丰里被划分为演艺区、许愿区、民俗区、集市区4个区域,带给市民和游客点茶绘巧、投针验巧、引线乞巧、魁星得巧的七夕体验。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将七夕民俗化为可赏可读的传统美学,以古礼和舞蹈形式,生动还原古人七夕乞巧的习俗。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游客们还可以亲自挑战“投针验巧”,体验古人七夕节的仪式感。值得一提的是,大报恩寺所在的长干里是李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发源地,七夕节只要能背诵出《长干行》相关段落,就能得到博物馆定制文创。

  此外,江苏充分发挥各类文博场馆、景区等文化阵地作用,举办七夕主题系列文艺演出。江苏大剧院将举办七夕音乐会;南京演艺集团在梅花小剧场上演越剧《梁祝》;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开展笺纸传情七夕民俗展,策划“金陵繁汇 城南遗风——老南京民俗展”;南艺后街开展国风文化节等。

  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季中扬看来,“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特殊的一种追求,古代中国丝绸、瓷器美名远扬,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对于“巧”这种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江苏地区素来有“天工苏作”美称,非常多的传统工艺技术在江苏大地上生根发芽,比如说南京“绒花”、苏州“苏绣”等等。传承好七夕节传统民俗活动要有创意,尤其是当年轻一代在传承民俗文化、设计一些新国潮产品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发扬对“巧”的追求。

  情意浓,传递生活圈的善意和温度

  七夕蕴含的“爱与温暖”也在当下承担起呼唤情感、审视生活的功能。

  无锡今年首次在七夕举办婚俗文化节,除了古风婚礼秀,还设置新人婚书拓印等非遗体验环节,引导适龄青年勇敢追求爱情美满、家庭和睦的婚姻生活。苏州则把婚姻登记处搬到“昆曲”中。今年七夕正式开门营业的苏昆剧院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不仅将登记地址设在苏州昆剧院,新人还可以在昆曲元素祝福中,以《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永恒爱情故事为背景,定格下既传统又个性的“幸福一刻”,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当代诠释。

  南京文化学者陈卫新表示,中国人过七夕节体现的是对情感生活的美好向往,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中感受男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化发展,更需要我们呼唤情感、审视生活,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传统节日的传承应当结合年轻人的消费观,采用场景体验的思路,重建文化传播的形象,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把当下的生活方式跟传统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思考,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融入这个越来越现代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时代。”

  七夕节不仅关乎爱情,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表达,眼下社交媒体成为当代年轻人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场所。

  南京吾悦广场布置的七夕节绣球花海成为年轻人打卡地,南京大学生李雪依在社交媒体上图文并茂地记录自己在龙蟠路岗子村公交车邂逅的“爱的形状”。照片中被粉色、蓝色、紫色海洋“包围”的浪漫车站,彰显着日常生活的美妙,“城市被花包围,有种特别的人情味在其中。那一刻我自己心里的某个角落,也有种‘绽放’的美好。”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仪式感中。盐城市举办的“缘满七夕 幸福同行”主题文化活动,在淮剧新唱、柔术表演《奔月》等文艺表演中揭晓众多文明家庭先进典型,让传统节日成为推动形成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新抓手。

  联结广,搭起现代社会的“立交桥”

  随着社会发展,七夕节也从一座“鹊桥”发展成联结文旅、传承、消费、社交等多方面的“社会立交桥”。

  今年七夕节,南京打造上百场活动,除了“文学之都的七夕节”主题活动外,8月19日晚开幕的2023金陵七夕文化节,以夜演、夜购、夜游等形式创新视听和消费体验,点亮最美夜金陵。“现场来的人非常多,可以看出来现代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期待值很高。”南京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敏告诉记者,除了以活动举办地金陵STYLE的玻璃栈桥为鹊桥、以激光雾森为银河等对七夕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外,今年他们还组织百人相亲活动、30人的骑行队以及打造“银河市集”,推动传统节日和文旅商创造性融合,深入展现南京的文脉气韵和城市生活。

  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一个名为“金陵之约”的艺术装置颇为抢眼,以电梯井为载体搭建的玻璃幕墙前,两只手的造型交互在一起,“这既是爱人之间的约会,也是跟金陵这个城市的约定,我们希望既能体现小爱,也能体现家国情怀和大爱。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加年轻人对于南京这座城市的认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南京。”张敏说。

  此外,南通市“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位;镇江陈家门社区则以“红色精神促传承”,开掘革命爱情璀璨的光彩和价值。

  如今,传统节日已经变为以90后、00后为主的青年人的社交媒介,季中扬表示,一千年前的七夕节,宋代街市上的“小玩意”其实也是彼时年轻男女在互相赠送。有的商家会在木板上用泥土捏出农家景象,可以说是当时年轻人喜爱的“盲盒”与“手办”。“‘传承’二字既要有‘传’,更要有‘承’。我们要鼓励多方力量参与进来,很多年之后,这些有创意的新活动也会成为一种新的传统、新的民俗。”

  “爱情是维系家庭幸福、安居乐业的柔系力量。”在南京师范大学创意创作院执行院长张鹏看来,七夕节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象成爱情。期待爱情的人要勇敢争取,已经拥有爱情的人要珍惜当下,这不仅是年轻人需要建立的爱情观,放在更广阔的视域里,也是他们面对世界、对待人生的精神力量。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