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十年间·文化传承新活力
2023/10/26 17:3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融会贯通、生机勃勃,深厚悠久的中华文明展现出强大的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旺盛生命力。

  模特在北京首钢园三高炉南广场走秀(2022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首钢凝结着首都的工业记忆,经过重新设计与改造,以三高炉为代表的首钢工业地标焕发新活力,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内游览参观(2016年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近年来,景德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深入,成为焕发瓷都新生命的名片。在陶溪川文创街区,老厂房变身孵化青年创客的邑空间、培养手艺人的工作室、展示陶瓷产品的直播基地。

  观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观看情景党课《开天辟地》(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纪念馆挖掘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有重大意义的场景、故事,以新颖的形式阐释出来,让参观者对相关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参观者在贵州省平塘县“天文小镇”上的天文体验馆内参观(2022年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伴随着“中国天眼”的建设,平塘县克度镇动工建设以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大力发展研学产业,天文时空塔、天文体验馆、天文观测演示等20余个项目相继投入使用。

  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金面罩文创冰箱贴(2022年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近年来,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陆续公布,带动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销售热潮,一些文创产品取材于发掘出土的金面罩、青铜器等文物,受到人们欢迎。

  游客在河南洛阳无上龙门沉浸式体验馆观看影片(2023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洛阳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亮点突出,一批集空间游玩、非遗体验、沉浸互动等为一体的文化场景次第涌现,优秀文创项目和产品破“圈”而出,让年轻人心向往之。

  宁夏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鸱吻文创雪糕(前)与馆藏灰陶鸱吻(2022年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宁夏博物馆立足自身馆藏文物,以宁夏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成立文创产品设计研发团队,将年轻时尚元素注入文创产品中。

  演员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表演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2023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复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街景,选取当时典型人物和故事,通过技术创新手法和行进式表演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观众参观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灯光特效图(2022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展览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

  游客在西安大唐不夜城观看互动节目“盛唐密盒”(2023年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漫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仿唐建筑飞檐斗拱、层楼叠榭;华灯初上后灯火璀璨、游人如织。散落在史书典籍中的故事遗珠,通过现代舞蹈、真人演绎、现场互动等形式,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在甘肃敦煌上演(2023年8月9日摄,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该剧以人物故事为脉络,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古老敦煌的文化魅力。

  参观者在重庆礼嘉智慧公园“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上观赏体验(2021年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该艺术展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形成艺术作品与人的互动,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组成创新的文化体验空间。

  一名读者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元宇宙阅读体验馆内通过触碰不同光线来感受音律的变化(2023年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该体验馆是全国公共图书馆领域率先落地的元宇宙阅读体验基地,将推动阅读行为和场景从一维到多维,实现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沉浸式体验的多元方式。

  观众在位于贵阳市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内观看体验长征故事(2023年10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以长征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红飘带”项目利用全息影像、三维声场等新技术再现伟大长征。该项目是贵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通过“艺术+科技”的形式,讲述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游客在武汉市汉口历史风貌区巴公房子前拍照(2023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随着汉口历史风貌区旧城改造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风貌区内一座座老建筑被修缮、改造,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

  来源:新华网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