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启新的“保护之旅”——留住城市记忆 绽放时代光彩
2023/10/27 17:35  

  苏州古城再次迎来高光时刻。10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在苏州古城召开,全国范围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齐聚于此,现场观摩苏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项目。

  保护古城,苏州一直在路上。10月26日,苏州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活动中上新一揽子举措,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举办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签下近百个合作项目,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苏州1982年获批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将古城整体进行规划保护的城市,从40多年前启动系统性保护至今,始终在“变”与“不变”中印刻岁月、赓续文脉、守望乡愁。眼下,苏州进一步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全域历史文化遗产,用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鲜活案例,打造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留下城市记忆,绽放时代光彩。

  这里的历史建筑会“说话”

  报恩寺塔片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32号街坊是这次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的3处实地参观点位。当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行走苏州古城,亲身感受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经验和成效。

  在报恩寺塔片区,始建于南朝梁代的报恩寺塔,有“吴中第一古刹”之称。走进塔内,拾阶而上,触摸斑驳的木质扶手,仿佛在与历史对话。立足当下,被赞为“古城地标”“古城第一高度”的报恩寺塔,也向来者诉说着苏州古城保护的一以贯之。早在1986年,苏州就规定古城内新建建筑不能超过24米,即报恩寺塔高的第三层,以此全面保护古城风貌,也让今天的登塔者有幸一览古城全景。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古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最具规模的居住街坊,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也是苏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缩影。街区内各级文保单位、控制保护建筑数量众多,由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成公共文化空间的大儒巷38号,由传统民居修缮改造成助残就创业空间的寒香会社……一行人步入街区,踏上古桥,偶遇古井,置身古迹、名胜、文化共同织就的“苏式生活”。

  相比于早成名、早保护的报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32号街坊是苏州整体活态保护古城的新典型。项目以街坊为单位,结合“古城细胞解剖工程”研究成果,按照“小单元、渐进式、微更新”成片保护的模式,在23.34公顷四至区域内一体化推进历史建筑修缮、宜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消防保障等工作。始建于1936年的曹沧洲祠由国企完成修缮,成为苏州老字号“雷允上”的中医馆,既延续建筑本体中医药文化,又活化了老宅;苏州有代表性的“小园林”畅园,引进万科有熊酒店品牌,整合园子周边老宅整体打造成精品酒店,即将投入试运营。

  “擅长绣花的苏州人,把绣花功夫巧妙用到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让这么大的古城像园林一样精致,许多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学习。”甘肃省天水市副市长胡志勇边走、边听、边看,直言不虚此行。“使用是最好的保护!这里的历史建筑会‘说话’。”苏州古城保护工作蕴藏的人文情怀给西藏自治区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桑次仁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文化的魅力,正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精妙之处。

  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城市文脉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承载着一座城市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加强保护、赓续文脉,对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人间天堂”苏州更是如此。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上,苏州同与会者们分享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苏州方案”,折射出这些年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市区统筹,历史文化保护力度持续提升。成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组长和组长;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50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先后编制完成3版城市总体规划、5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3轮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平江、拙政园、怡园、阊门、山塘5个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古城54个街坊控规和城市设计、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全覆盖……通过出台系统性、广覆盖规章制度,苏州不断完善多层次、多维度保护规划,建立全时空、全要素保护体系,坚持做实“保护优先”。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充分发挥。苏州于2002年启动实施街区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先后开展平江、山塘等历史文化街区和32号街坊内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保护修复古代建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以此系统修复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和肌理;此外,于2012年专门制定出台《苏州市区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实施意见》,推进传统建筑和古建筑保护更新与修缮利用,近年来以入选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为契机,出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技术导则和管理办法,多批次认定公布了共769处历史建筑,成功活化利用曹沧洲祠、潘祖荫故居、古昭庆寺等历史建筑。

  守正创新,历史文化保护路径不断丰富。苏州聚焦数字技术创新,依托CIM基础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古城”,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推进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测绘建档工作,已完成19个街坊、5个历史文化街区全要素信息普查;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模式,组建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实施“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以公开招租、公开转让、合作开发等市场化形式招引伙伴对象,首批18处古建老宅上线交易平台。

  “苏州之美不仅美在自然、美在山水,更美在历史、美在文化。”住建部有关人士参加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活动时表示,作为一座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苏州整体保护老城,有序开发新城,形成了“老城和新城协调共生共同发展”的格局,是我国名城保护工作的样板。

  用心打造一座“活着的古城”

  10月26日,是苏州设立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时间闪回2012年的这一天,苏州原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同步成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诞生了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成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每年,苏州以此为纪念,在全社会营造爱古城、护古城的氛围,总结过去一年保护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开启一段古城保护新旅程。

  今年纪念日活动中,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住建部直属科研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古城保护更新和活化利用共同展开探索。姑苏区发布古城保护更新的10个典型案例,与96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涉及科创总部、文旅融合、数字经济和高技术服务、商贸新消费、产业基金等多个领域。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唐寅故居文化区迎来开街,唐寅故居遗址、唐寅祠、文昌阁、文化产业综合街区、展示馆、文化特色酒店等亮相启用。

  守初心、再出发,苏州古保人积极行动起来。“牢牢把握‘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要求,以‘文化+’战略为抓手,努力把苏州古城打造成一座开放式博物馆、5A级大景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用心打造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表示,保护区、姑苏区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切实担负起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路的历史使命,努力让姑苏居民诗意栖居、四方游客流连忘返、海内外朋友深度体验“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的“苏式生活典范”。

  苏州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新的起点上,苏州将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努力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让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