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连云港 > 要闻 > 正文
连云港:数字经济催生新业态 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2022/02/19 19:35  连网  

  【连网】“过年大鱼大肉吃腻了,不如来点生蚝尝尝鲜,这一片都是咱家的生蚝……”每天下午,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村村民张春梅,准时出现在抖音平台,或分享赶海经历,或直播带货,或科普海产品小知识……凭着坚持不懈地努力,张春梅有了近200万粉丝。

  赣榆地处黄海之滨,不少村民从事海产品生意。“不试不知道,电商的潜力还真大!”从最初的“三脚架+手机”摸索,几年下来,张春梅渐渐摸出些专业门道。销量上去了,她和丈夫从渔民手里拿货,跟厂方谈价、把好品控关,通过直播带货,张春梅网店的海鲜日销量从一两百单增长到两三千单。

  近年来,连云港市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新业态、新模式潜力巨大。城乡同网同速,为农村电商打好基础。赣榆区商务局局长王萍介绍,去年全区电商年交易额达150亿元,快递上行量达1.08亿件,现有网络商户7000余户。“过去给客户寄海货,全靠一辆小面包车来回搬运,现在不光收发点近了,快递车还提供上门服务,能更好地保持海产品鲜度。”张春梅说,除了海鲜,还帮村里人卖秋桃,“我想着让更多人一起富。”

  许多青年返乡创业,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赣榆区娄官庄村,气温回升,有机生产基地又忙碌起来。“施用有机肥,除草靠人工,伺候这片地一点都不敢马虎!每年收完冰糖玉米种红薯,城里人可喜欢了。”60岁的村民唐农田跟着合作社搞订单生产,一亩有机玉米收入上万元。

  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和销路的,是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负责人是“85后”的王培超。“村民靠传统耕种收入有限。我希望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上游采用订单模式,下游发展微商等方式,帮助村民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王培超介绍,企业收购的产品80%以上都是线上销售。目前,企业的有机种植项目直接带动150多名农民,年用工量1200余人次,村民平均年收益达7万元左右。(郁静娴 祝大伟 杨颜菲)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