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连云港 > 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一封感谢信背后的山村巨变
2023/01/09 07:15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近日,一封来自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东窝子村的感谢信寄到了本报。东窝子村紧邻石梁河水库,却曾长期面临灌溉难题,3年前本报进行关注报道后,当地非常重视,不仅加快解决了当地的灌溉问题,还利用水库后扶资金改变了山村。“我们东窝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在信中感激地说。新年伊始,记者再次前往这个小村一探究竟。

  东窝子村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过去因为没有灌溉设施,每到用水的时候,都得靠自家的牛车去拉水,可那才能拉多少水啊,结果岭上随处都是撂荒地。”70岁的村民李兆利回忆起过去的用水难直摇头。为了解决东窝子村的用水问题,2019年8月,赣榆区水利部门通过申请实施移民后扶项目开始进行系统解决,原有水利灌溉设施能维修利用的尽量维修,不能维修或已丧失功能的进行重新规划建设。2022年春天,崭新的水利灌溉设施投入使用。

  “第一次上水的那一天,村里沸腾了,几十年的大难题终于解决了,还有村民激动得睡在了田边,就为了亲眼看着田里灌上水。”东窝子村党总支书记王恒宇说。

  跟随村民们的步伐,记者来到村南岭上的田间,放眼望去,过秋种下的小麦绿油油的,已有几寸高。麦田中,一根圆形的水泥管中伸出半截水管,“这就是灌溉出水口,只要从这里连上管子就可以给庄稼浇水了,方便得很咧!”村民刘绍仁兴奋地说。

  受丘陵地貌影响,石梁河水库比这片农田的最高处要低14.7米。现在,通过两级泵站的修建,东窝子村的灌溉用水难已成为历史。“往年每亩地只能收上来三四百斤麦子,现在六七百斤都不是问题了。”李兆利开心地说。

  如今,东窝子村的土地成了香饽饽。“以前土地别说流转了,就连每次收割时,开收割机的人都不愿意来。”刘绍仁告诉记者。灌溉问题解决后,2022年,东窝子村2000余亩小麦,亩增收益500多元。“我们村共有土地2400多亩,岭上土地占据1400多亩,已经承包出去的土地是400多亩,并且每亩地的承包价格还在上涨,还有好几个山东那边的种粮大户想要承包我们的土地。”王恒宇说,不仅如此,承包出去的土地每到农忙时还会带动100多名村民再就业。

  农业生产实现大改观,村民生活同样节节高。“我们是个水库移民村,之所以叫‘窝子’,就是因为过去地理位置偏僻、闭塞,就像个烂泥窝,没人愿意往这里来。”曾经担任村支书的张孝忠回忆。

  如今,行走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水泥路,夜间有路灯照明,村里的主干道还在进行“黑化”。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村民直呼“想不到”。

  新教学楼、水冲式厕所、全新的塑胶跑道,在东窝子村,乘借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东风的不仅有灌溉项目,还有眼前这所班庄镇伟诚小学的配套工程。“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塑胶跑道时都不敢下脚,他们说地面软乎乎的,怕踩坏了。”伟诚小学校长贺天龙说。

  靠水吃水,除了布局传统农业,当下的东窝子村正通过合作社形式试水淡水养殖。东窝子村的发展图景越来越清晰,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吉凤竹 实习生 杨袁鑫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